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在广州大剧院演出两场
开票首日即破百万的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于8月20日、21日在广州大剧院演出两场。8月21日下午,该剧主创分享会举行,导演徐俊、音乐总监金培达、主演郑棋元、明道和观众分享了这部剧的幕后故事。在剧中饰演程婴的郑棋元表示自己只是抓住了这一角色的“善良”在做文章,徐俊认为,这部剧给当下观众看,一定能激起观众的共情,这部剧的价值也就在这里。
在当下用音乐剧去诠释《赵氏孤儿》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取材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原著《赵氏孤儿》,基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詹姆斯·芬顿同名话剧本改编。曾执导原创音乐剧《白蛇惊变》的导演徐俊,此次邀请香港翻译学会会长金圣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主任彭镜禧、香港著名作曲家金培达、香港著名设计师张叔平等文艺界人士共同参与音乐剧《赵氏孤儿》创作,在抽象而充满哲学感的舞台上,重新演绎了这部中国传奇。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一直以来被各种艺术形式演绎,但是音乐剧还没有做。我们感觉有这个使命——在当下用音乐剧去诠释这部作品。”多年来扎根原创、执著讲中国故事的导演徐俊说,“《赵氏孤儿》有属于我们的风骨、信仰与境界。在爱与复仇的母题下,我们仰望崇高,也要凝视深渊。”
《赵氏孤儿》以原创音乐剧的艺术形式融合现代创造,在跌宕的悲剧故事中激荡出人性最深处的崇高与永恒。
全剧上半场紧扣“救孤”,下半场则紧扣“仇”。在叙事结构上别出心裁,采用了程子灵魂的主视角。情节布局紧凑,矛盾冲突鲜明,让故事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更加自如,贴近观众。
音乐剧的舞台综合语汇紧扣这一核心矛盾,将“悲剧美学”呈现到了极致。舞台呈现中,很多地方都显现了主创的心思。比如,为正义而死的善良的人离去的时候舞台上打的都是红光,只有屠岸贾死的时候是白光。
实力演员聚集,带给观众震撼与感动
该剧演出阵容也是群星璀璨,不但聚集了郑棋元、徐均朔、方书剑、何亮辰等实力派音乐剧唱将,更迎来影视明星明道、薛佳凝的“跨界”出演。
作曲金培达在音乐中不断强调人物在“选择”瞬间的内心之思、之感:呐喊或无奈,冤屈或不甘,忿懑或痛楚,迷惑或释然,转瞬即逝的圆满与永恒的安宁。填入梁芒字字扣心的歌词,透过演员的表演,声声锥心,句句动情,细腻与磅礴相融,悲情与宏大交织,无数次让人潸然泪下。
郑棋元表示:“在这部剧的创排中,我真正投入进去了,和人物共生共长。”
郑棋元演程婴已经20多场。“我是非常清晰的,我没有特别地去拿捏程婴的人物性格,我心里关于这个人物只有一个字:善。抓住这一点我觉得就够了,不用再设置更多的东西。”
郑棋元曾经看过一个戏剧学院教授的视频,“他说,演员的台词是编剧给的,调度是导演给的,音乐是作曲家给的,歌词是作词者给的,演员只要把他们给予的精华集中到表演中,这个人物就有了。”郑棋元说,“我只把握一点,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举动出于什么,我觉得就够了,没有那么复杂。”
对此,在剧中饰演屠岸贾的明道表示:“同一首歌,我唱一唱,棋元再唱一唱,大家就会知道演员的重要性在哪里。”
徐俊表示:“棋元这么说是谦虚。越是这样,他的表演也就越自如。我始终高度尊重演员,因为戏剧有四大要素:剧本、剧场、演员和观众,我们可以拿掉两个要素,但是没有演员和观众,就不是戏剧。”
在现代人文关怀中续接经典的永恒性,在东西方跨文化视域的打造中,音乐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注入本真之思、时代意象和当下生存观照的舞台艺术作品。
该剧引发了广州观众的追捧。这部作品聚集音乐剧“顶级配置”和影视“跨界联动”的演出阵容也让期待已久的观众们直呼 “超乎期待的震撼与感动!”“背景宏大,舞美绝美,人物立体,跨越时代的感觉。”“故事虽然沉重,但是专业演员的唱功太好,一开口就让人起鸡皮疙瘩了。”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