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22年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西音乐史》《配器与和声》考试大纲
研究方向:05作曲艺术研究
考试科目: 722中西音乐史
823配器与和声
722《中国音乐史》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
3.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1.概述
2.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3.夏、商时期的音乐
4.古歌与古乐舞
5.古乐器
6.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概述
2.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3.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4.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5.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6.音乐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概述
2.乐府
3.鼓吹
4.相和歌
5.清商乐
6.百戏中的乐舞
7.音乐美学思想
8.音乐文化的交流
9.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10.乐律宫调理论
(四)隋、唐、五代时期
1.概述
2.宫廷燕乐的发展
3.民间俗乐的发展
4.音乐理论成就
5.记谱法
6.音乐机构
7.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
8.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五)宋、元时期
1.概述
2.市民音乐的勃兴
3.词调音乐
4.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5.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6.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7.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8.音乐论著举要
(六)明、清时期
1.戏曲的发展
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重要曲谱
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1. “沦陷区”的音乐
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和王光祁、青主、杨荫浏等
722《西方音乐史》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一) 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二)古罗马音乐
1.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教会音乐理论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拉丁歌曲
2.方言歌曲
3.中世纪器乐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马肖的音乐创作
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英国音乐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法-复兰德作曲家
4.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16世纪的器乐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宗教改革的音乐
2.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威尼斯乐派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两种常规
2.通奏低音
3.“情感论”
4.调性和声与对位
5.节奏与记谱
6.声乐与器乐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来源
2.最早的歌剧
3.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清唱剧
2.康塔塔
3.受难乐
4.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四)器乐的发展
1.博洛尼亚乐派
2.德国的键盘音乐
3.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协奏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让-菲利普•拉莫
2.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海顿和莫扎特
1.海顿
2.莫扎特
(四)贝多芬
1.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韦伯
2.舒伯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门德尔松
2.舒曼
3.肖邦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
2.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
3.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
(四)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柏辽兹
2.李斯特
(五)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瓦格纳
2.勃拉姆斯
3.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六)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
1.法国歌剧的新倾向
2.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七)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
1.俄罗斯音乐文化
2.捷克的音乐文化
3.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
(八)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法国音乐文化
2.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俄罗斯音乐文化
4.意大利音乐文化
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
概述
(一)表现主义音乐
1.勋伯格
2.贝尔格与韦伯恩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
1.斯特拉文斯基
2.兴德米特
3.六人团
(三)民族主义音乐
1.巴托克
2.席曼诺夫斯基
3.亚那切克
4.沃安•威廉斯
5.科普兰和格什文
(四)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
1.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
2.布里顿与蒂皮特
3.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五)50、60年代的音乐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5.其他
(六)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简约派
2.新浪漫主义
3.第三潮流
4.拼贴
823《配器》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管弦乐队总谱写作技术的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管弦乐队双管编制的总谱写作方法。
2.了解并掌握管弦乐队中各乐器的性能及其表现。
3.逻辑性的运用配器手段诠释乐曲的结构和发展。
4.总谱写作规范清晰。
三、考试内容
把列出的钢琴乐谱片段改编为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总谱。
823《和声》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写作四部和声习题与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为旋律配和声。在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全部内容范围内,综合运用和声学理论及相应知识为旋律配和声。
1.准确把握旋律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
2.根据旋律的曲式结构特点,采用与之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和声连接、终止、离调、模进、近关系或远关系转调、和弦外音、变和弦、等音转调等技法,合理恰当的为旋律配置和声。
3.为旋律配置的和声要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音体系和声
(一)和弦
1.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4.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
1.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3.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4.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5.属九和弦原位
6.加六音的属七和弦
(三)和声进行
1.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终止式类型
1.半终止
①正格半终止
②变格半终止
2.全终止
①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②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③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
3.阻碍终止
第二部分:半音体系和声
(一)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重属增六和弦
(二)离调和声进行
1.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
2.离调的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3.意外进行
(三)离调和弦
1.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
3.副属和弦的连锁进行及意外进行
4.离调模进
(四)离调终止
1.离调正格半终止
2.离调变格半终止
3.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4.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
5.离调阻碍终止
(五)变和弦
1.属和声组的变和弦
2.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
第三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延留音、倚音
(二)持续音
1.主持续音
2.属持续音
第四部分:交替大小调体系及远关系转调
(一)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
(二)调性关系的等级、相差两个调号的转调
(三)相差三至六个调号的转调
1.经过自然三和弦的逐渐转调
2.经过和声调式三和弦的加速转调
3.经过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以及经过那不勒斯和弦的转调
4.经过同主音主和弦的转调
(四)转调模进
(五)转调中的意外进行
第五部分:等音转调
(一)等音转调、经过减七和弦的转调
(二)经过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
第六部分:调性布局与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
(一)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
(二)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