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练琴方法1(用积极的心态练琴)
我们在解决练琴中的问题时可以用两种心态来对待:
a. 消极的心态
我的情况很不妙。我右手紧张,动作老做不好。老天爷保佑,今天千万不能再出错了!
b. 积极的心态.
我的情况虽不够好,我的右手也需要更放松。但只要通过我的坚持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在a中能明显察觉到,练琴者的心态柔弱不够好,似有些心烦意乱和缺乏自信心。若以这样的心态来练琴, 则将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进展并达到训练之目的。
在b中能感觉到练琴者具有平静的心态和进取心,有较足的信心、恒心和耐心。符合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竞成”。
结论:具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心态者成功的可能性大。故以此种心态进行练琴,必将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
二胡练琴方法2(头脑清醒,保持新鲜感)
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有不少的人表面上在不停地练习,其实他心里却想着其它事情,两手做着机械运动,这种没有目的缺少意识的练习,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在不断重复着自己错误的同时,耳朵对错误的声音也会变得麻木;这种错误的声音还会使自己对演奏失去兴趣和自信;而失去自信和兴趣后的演奏会更难听, 于是会更没有信心,如此下去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是因为疲劳而不能专心,可以休息一会,换换脑筋或先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之, 保持新鲜感对提高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练习时不一定要墨守成规, 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变的。先练什么,后练什么,什么东西要练多久等等切不可教条呆板。我认为只要能达到练琴的好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连方法都是可以改变的。
应养成每天练琴的好习惯 。经常练琴的人,哪怕每次时间很短,都要比不常练习而一次练很长时间的人,进步要快、效果要好。
二胡练琴方法3(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在练习之初,首先就要十分明确学习的目标或想要达到的目的。
有人为了解决某个技术问题拉了许多练习曲,用了许多时间去练,却未收到相应的效果。然而技术问题虽没能得到解决却提高了视奏能力,这叫正打歪着。失利原因在于实践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目标, 这与选材上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有关,如果练琴者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再练琴,就不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状况了。
有人错误地认为练习曲拉得越多越有效。其实,练习曲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它来解决问题一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合理选择,分别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方利于达到练琴之目的。
练习曲是有它不可忽视的功效,但亦需要适可而止。花大量的时间去练那些在音乐上没有多大价值的练习曲是太不值得了。对于程度较高的练琴者来讲,一般的练习曲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因为现有的乐曲是如此丰富和引人入胜,其中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乐句, 亦包含了二胡演奏所需要的各种技巧。有许多材料,它们既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又具有同样的技术训练价值。当你用了以后, 很快就会感到这些材料是多么好!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要节约许多的练琴时间,也是很有成效的。
在平时的个人练习中,还有必要考虑到正式演出时的要求。在假设的听众面前演奏,把他们当着知音,向他们倾述你的感受是很有好处的。我在正式演奏之前,经常像面对观众似的把一个节目演练几遍,出现任何失误都不停下来。既有耐心,又乐观而有信心。
顺便提一提,一个演奏者可能经历的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他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时候就得登台演奏。但我们为什么不做好应付这种偶然性的准备呢? 万一在一次重要的音乐会之前病了,不得不在没有练习的不利情况下演出,怎么办?因此在不顺心或是生了病的情况下练习演奏仍不失为有益的策略和办法。
应当努力提高鉴别能力。如果没有养成细心分析, 精确判断自己演奏中各种细小问题的能力,那么进步将会是有限的。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演奏,发现自己任何微小的缺点, 然后找出各种直接有助于克服这个缺点的音乐旋律片断。把这片断记住,凭记忆反复练习,这也是提高练琴效率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胡练琴方法4(欲快先慢 、先易后难)
有了准确的目标和针对性,还需要有恰当、合理的练琴步骤以及方式方法。
练琴者在学习快速片断时,往往爱用又快又是结结巴巴的方法练习。这种方法其实会占用你更多的时间。若用尽可能连贯的慢速练习,当你演奏完整而又没有负担时,再逐渐加快速度,其效果会好得多。慢练是很重要的,它不只是为了音准, 还能给你非常好的机会去进行一些准备和做出分析。然而一些练琴者练琴是为了自我陶醉, 根本没有想到先利用这种机会来准备和分析。所谓分析就是从技巧、发音、风格等多方面去进行思考,把几者平衡起来,达到综合地进行训练之目的。
当然快慢是相对而言,有时慢不见得简单,快不见得难。比如一秒钟的时间里一弓拉一个音,就要比一分钟的时间里一弓拉一个音简单和容易;在颤音训练中练习短的、快的颤音会比练习慢的、长的颤音更有价值。而学习揉音的时候,又必须用很慢的速度来训练这种摆动。它同时也训练了学习者敏锐地辨别时值的能力,使摆动的速度一点一点地加快。
海菲兹说:“我想,提琴家们可能用很长时间练习慢速连顿弓,但一拉快还是觉得很难。因此我认为只要稍花一点时间慢练, 以后就用最快的速度练习。应当先在空弦上把这种弓法练快。”(引自-塞缪尔< 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P.50)
无论是练技法或乐曲一般都以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方法练习为好,欲速则不达。
二胡练琴方法5(模仿——简易快捷的学习方式)
摹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在实践中直接进行学习的一种快速而又有效的办法。人类的摹仿力很强,在孩提时期即已具有此种能力。而对于学习者来讲, 训练中对老师进行摹仿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二胡的运弓动作,就基本动作而言,用摹仿之方法可以在数分钟内学到手。如果说上述摹仿是以直接方式进行学习的,那么,听录音则属间接式的又一种具摹仿性质的学习。通过听录音, 我们可以学到演奏者的弓法、指法、重音划分、乐曲处理、气息、技法、气质、音质音色、强弱对比以及艺术处理等等。最好是逐段、逐句、逐音地听并把它们标识在乐谱上,不放过每一个好的标记。在摹仿像了以后,再录音对谱比较。这是增强学习效率的好办法。当你着手演奏一首乐曲时,首先要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种类的录音,加以比较选择,将其精华部分标记在你的谱上。这样才能积多种演奏的精华于一身。
很早以前听人说为了拉好某首乐曲,把唱片都磨坏了几张, 可见听的次数之多。当然我们并不主张非要磨坏几张唱片,那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关键在听的方法。听录音也要注重效率,不只是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分析,并把好的东西记下来。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听”。
听录音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舞。但是, 如果把它作为学习音乐表演的唯一手段,不仅会失之偏颇,而且对学习的个性发展也会带来危害。从录音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不要过分受它的限制,以免阻碍自己才能的发挥。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力求在录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胡练琴方法6(潜移默化式)
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演奏方法、审美观、动作、姿势等会很像自己的老师。无论是老师的优点或缺点同样都会被学生吸收。当然老师会将自己的优点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不会传授缺点。那么学生怎么会把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兼收并蓄呢?这就是潜移默化在起作用。为此,应当注意尽量多吸收长处而避其短处。
有些技法不是有意识学得来的,也不是用时间堆积练出来的。比如: 有的演奏者揉弦速度太慢,想快快不起来;而有些人速度太快, 想慢又慢不下来,甚至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不起作用。然而当你经常听慢揉弦的曲子时,你的揉弦动作可能会下意识地逐渐变慢下来。
一位非常有才能的青年小提琴家,他的揉音动作很慢。他的老师(一位世界著名的教师)教他缩小揉音动作的幅度以便加快速度,但他感到很难做到老师的要求。老师注意到他是一位弦乐队的队员,于是建议他坐在一位揉音非常快的队员旁边。不久以后, 他的揉音就变快了。(引自塞缪尔《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演奏》P.49) 以上所述当与潜移默化不无关系。
另外,气氛、感情、行为等等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演奏不够热情,就多听听、多看看热情奔放的演奏,一定会受益。
当你没有办法解决练琴中的问题时,不妨采取一下迂回进取的方式,改变一下战术和策略。试试潜移默化这种方式吧,或许会“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
二胡练琴方法7 (“用力”、“放松”、“灵活”与“弹性”)
放松,这是一个有着多种看法和多种理解的颇富争议的词, 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和误会的词。用力与放松在演奏中无处不在, 故任何一位乐器演奏者均会涉入这个旋涡之中。
我们睡眠时,肌肉所处的状态就是放松。这种放松,肌肉不用一点力。显然,演奏中的放松不是那种意义上的放松,属于手(指 )处于做“功”状态下的那种放松。
从运动生理学得知,当奏颤音的时候“用力”打tr 的手指动作相当快,这时肌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可以肯定的是,谁都需要利用这种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来达到演奏tr的目的。不管动作多么熟练,没有谁能把颤音(tr)打得很快而肌腱又不变得紧张的。但是, 力却必须用得适可而止和恰到好处。否则的话,会不利于打tr的手指产生出灵巧而富有弹性的动作来。用力过头、过大,手指动作变得僵硬而不听使唤;力用小了,打tr的手指又会跟不上演奏的速度和达不到tr快奏的效果。
然而,在慢弓慢速度演奏动作中,由于用的力不如快速演奏那么突出(强〕,故“用力”和“放松”这对矛盾会因演奏速度放慢而被掩盖。因为矛盾不明显,不突出,用力不当也难被演奏者所发现。
手指动作本身是件有趣的事情。就生理状况而言,手指敲在弦上时,肌肉会绷紧,一抬起来立即就放松了。当手指抬起来之时,tr停止,原先紧绷着的肌腱便会立即变得松弛下来——这就是“放松”。它是属于人体生理运动过程中的有限度的放松,而并非是进入失控式的无限制的(如睡眠)那种状态中的放松。正是“用力”“放松”这对矛盾的存在,构成了人体生理运动状态中的“张”与“驰”的组合程式,起着节律和调剂人体生理运动的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用力”动作是主动进行的,而“放松” 动作则显得有些被动和勉强,被认为没有“用力”动作那么重要, 往往会受到冷漠和忽视。这是练琴过程中应当警惕的。训练中有必要重视对“放松”动作的锻炼,以使之达到相对的平衡。这样,打“tr” 的手指就不会不均衡了。手指的速度取决于源自掌缘处的指根关节的力量, 要注意手指起落动作的准确性,应要求锻炼出像闪光一般敏捷地自发的手指动作所需要的那种灵活与弹性。
二胡练琴方法8(注重全面修养)
一些学习者喜欢发展自己的长处,而不愿为克服他们的短处下苦功。有人有很好的技巧,还继续去练他的技巧,却忽视了音乐修养;乐感好的,尽管他的手指动弹不理想,可还是死抱住这样的想法:手指动作完全是表面的东西,而音乐才是最根本的。虽然这听上去有点极端,但却常有发生。回避自己存在的问题,不加以有效解决,会使自己的演奏技术和演奏艺术的空间变狭小。因此越是自己的薄弱部分, 越应当尽快尽早去解决它。
只从动作方面去考虑问题是危险的。甚至在谈论技巧时, 也要首先决定从哪个角度来对待它。技巧的完整性是必要的,但是永远不要失去目标。要时刻记住,练好某种技巧的目的是什么,即使在作某种改善技巧的练习时,心中也要明确想达到什么音乐目的——这属有效练琴的高级阶段。
某些演奏者由于欠缺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使得音乐表现受到阻碍。这毫无疑问是他们早期学琴技术发展不足的缘故。作为后天弥补, 则应着重训练基础和那些有绝对价值的东西。如:精确的音准、控制运弓、右手的通畅、左手手指动作、发音的技巧、揉音、各种滑音和没有痕迹地换弓等等。总之,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应当是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乐器,必须在演奏时感觉舒适和尽量地让技巧技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练琴的目的在于演奏。如果一个学习者已经有了一定的技巧, 就应当去研究一些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以及尽快地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即便他在感情和理解力方面还未充分具备,也要尽力去做,这对他的音乐全面发展会大有帮助。如果他掌握了乐器演奏的技巧技能,那么他的时间几乎全部应当花在从音乐内容和乐器处理的角度学习曲目演奏上面。
不要做太多的机械练习,如果把时间花在那些有一定音乐内容的乐曲上,将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技术不应当和感情完全脱离开来。换句话说,技术应当迅速运用到表现感情,表现作者意图的思想中去。我们应当把技术看作从属的东西,而起主导作用的, 是对正确运用技术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胡练琴方法9(练琴时间和曲目安排)
练琴时间长短取决于怎样练琴。如果练琴得法, 一小时可以当不得法者的十小时,甚至更多。练琴不是目的,效果才是目的,有效果才练琴。如果练2小时就已难专心,那么就只练2小时;如果练八小时都还能专心并有非常好的效果,那么时间也不为多,安排一定要灵活。在我25年的练琴生涯里,我走过很多的弯路,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最多每天练过13个小时。最快的效率是三天练好一首新的二胡协奏曲, 还要进录音棚录音。也曾经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录制两盘个人二胡独奏专集(22首乐曲)。我感觉是,除要保持头脑清醒外,每一次练习都要有效果,都要有进步。不能进步的练习必须马上停止,哪怕只练了十分钟。因为没有效果的练习往往是在巩固错误,浪费时间。当然,每个人的状况会有不同,所以一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做出合理选择和安排方才合理。
梅纽因说:“一般学生认为练四个小时就能顺手,那么练八个小时就能加倍的顺手,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我感到演奏容易的东西也只有在顺手的时候才会有效果。我一直反对规定每半小时或一小时的定时练习方法。如果练习30分钟觉得累了,那就应该休息。关于练多少时间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练那些你觉得需要改进的东西。一个人要是练得太多,就像服用过量的阿斯匹灵! 年轻人每天练五个或六个小时是很难真正专心的。就发展技术来说,每天用2-3个小时就够了。你能专心练几个小时就练几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用头脑练琴, 两个小时就够了。如果只用手练琴,时间再多也没用。” 海菲兹非常重视音阶训练,并在音阶中解决各种问题。他认为一个有才能的学生“应该花四分之三的练习时机来练习音阶,还要结合改正自己演奏中的其它缺点。如果他的声音很细,就应该用长弓拉音阶以增强发音;如果他感到某种弓法不太有把握,通过音阶练习很快会取得进步。”他说,“ 假如我有半小时练琴时间的话 , 我就用二十分钟练各种类型的音阶和颤音(trill),剩下十分钟练乐曲。不过我只选择乐曲中某些困难的乐句练习。一旦你的左手处于良好的状态,右手运弓也好的话,你就能以你的技巧和气质很好地演奏乐曲了。”(引自-塞缪尔《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P.87)
总之很难有完全固定的练琴模式,也很难说哪种模式是最科学的。一切都应以自身具体情况和练习效果为准。接下来笔者推荐一种自认为有益的练琴模式:
以一小时为单位。
5 分钟定计划,定练习方案,研究乐谱。
15 分钟练习技术,急需加强的基本功和各种需要练的技巧。
40 分钟练习乐曲和练习曲的困难部分,研究、处理乐曲。
二胡练琴方法10(谨小慎为与得意忘形的思索)
有一种人做事非常严谨,对于二胡演奏技术的要求严格苛克,对音乐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精益求精。全部精力都在于,力求找出最科学的技术方式,来表达出最完美的音乐语言。这样做本来没有错,但是又会有另外几个问题出现,1,太完美确显得不真实。2,太严谨了确又显得死板。3,有了准确性却对性格上的张力设置了心想障碍,让人感到沉闷。还有一种人,追求的是个***,一切随性而为。这种追求真实,张扬灵性的方式也没有错,但也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有了灵性却缺少了完美的保障。2,保持了对音乐的新鲜感,却丧失了技术上的完整。事实上任何一种方式,有优点就有缺点,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时段的需要不一样,针对的受众不一样,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用你灵动的心来判断你自己现在该怎么做,别人的看法只代表你的一个侧面,自己的全景状态要靠自己去体会。
二胡练琴方法11(三思而后行,才能为所欲为)
演奏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为所欲为”。但在达到这个境界之前的修炼阶段又必须“三思而后行”。1,思巧(巧力,用最巧妙的力达到最大的音乐张力。巧思,思维方式要巧妙灵活,不以死守方式为目的)。2,思变(音乐的动力来自变化。肌肉的持续耐力来自变化。语气、情绪随心而变。)3,思透(发音要通透。情感要通透。音律要通透。节奏韵律要通透。肢体协作要通透)。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