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筝派摇指:浙江筝曲主要由丝竹乐、套曲和民间小调等发展而来,音乐风格淡雅含蓄、流利华美。就摇指技术来讲,在一些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浙江筝派摇指弹奏方法的雏形。如:清代荣斋在1814年编《弦索备考》的古筝谱中记载了被称为“撮儿”的摇指指法;在1935年刊印的杭州国乐研究社的筝谱《将军令》的“说明”中写到:“摇:大指于一弦上一挑(大指向内挑弦)一托,连而不断,以圆为妙”等。浙江筝的摇指方法是把右手小指支撑在前岳山处(也称扎桩),食指侧面顶住大指弹片,以小指为轴心,手腕转动带动手指快速连续劈托形成的大指摇。浙江筝曲中对摇指的运用较多,与河南、山东筝派相比,它不仅对某个单音进行延续,更多的是通过摇指将乐曲的旋律连贯起来,使之更富于歌唱性延续至今的传统摇指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摇指技术汇总起来,主要可分为单指摇(包括大指摇、食指摇)、二指摇、三指摇、四指摇、扫摇、弹摇、双手摇等。
(1)手指预备产生的速度:弹弦发音之前,手指在琴弦上有一个停留的过程来进行预备,弹弦的速度也随之被缓冲,发音相对徐缓、柔和。使用摇指演奏弱起的旋律时一般会用这种预备的方法。
(2)手指不预备产生的速度:手指弹弦时在弦上没有预备过程,而是在触弦的同时发音,直接发力的动作带动弹弦的速度,声音较为率直、明亮。使用摇指演奏激情的旋律时大多会用此法。
5.力:指弹弦时的力度。由于发力源和发力动作的不同,力度的大小也相应会有多种变化,大致的分类有:
(1)身体动作带动的力度。
(2)大臂动作带动的力度。
(3)小臂动作带动的力度。
(4)手腕动作带动的力度。
(5)大关节动作带动的力度。
(6)小关节动作带动的力度。
摇指时的力度与演奏动作的大小通常是成正比的,从身体动作带动到小关节动作带动。摇指的力度变化一般是呈递减趋势。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