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OP.60,创作、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一个带有凶兆的缓慢引子引出最轻松愉快的快板,接着独奏大管、双簧管、长笛有精彩的旋律对话,在紧接着是柏辽兹描述的越来越强的发展“其间的和声色彩先是模糊而犹豫不决,在转...
11年10月27日16:59更新
莫扎特《第三十六交响曲》,C大调,K425,标题为《林茨》,作于1783年。时莫扎特27岁,偕妻女访问林茨,受林茨杜恩伯爵的热情招待,受杜恩的委托而作,1783年11月4日在林茨首演。共4个乐章: 1.序曲,慢板,C大调转主部为抖擞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慢板序曲由乐队全奏的数个和弦始,下行...
11年9月29日16:9更新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D大调,标题为《泰坦》,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天神乌拉纽斯和地神盖娅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称为《巨人》。 第一乐章 1.D大调,奏鸣曲式。 在长大的A音持续音上,双簧管与低音管奏下行四度为特征的动机,它极似...
11年3月28日10:18更新
乐曲简介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 少先队员彼得...
11年3月28日9:57更新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
11年3月16日14:2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