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一种从西域传到中国的弹拨乐器,可能是在东汉时期引进中国,早期的琵琶个子较小,曲颈,用一个拨子弹奏,横抱,适合在马上弹奏。所谓“推手为批,引手为扒”所以名为批扒(琵琶)。在唐朝时,这种曲颈琵琶非常流行,可以边舞边弹,敦煌壁画的反弹琵琶描述的就是这种场景。
琵琶在唐朝后期白居易写琵琶行时已逐渐演变成直颈,以手指甲弹奏,个子变大,音量更大,竖抱演奏,演奏技法更为复杂,乐曲的表现力更丰富。到明朝时已趋完善,那时的琵琶有四相八品(在琴把上有四个码子,琴身上有八个码子),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目前标准的琵琶已有八相三十品,乐曲的演奏更为出色。
琵琶有四根弦,空弦定音为ADEa,和小提琴不同,小提琴为GdAE,每弦之间都是五度音程,琵琶1,2弦之间和3,4弦之间为四度音程,2,3弦之间为二度音程,所以琵琶的和声非常有中国的特色。
最出名的琵琶曲有文曲“春江花月夜”,武曲“十面埋伏”,此外像“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以及由古琴曲改变的乐曲。目前琵琶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