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讯 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建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继去年9月28日试开馆后,经过第二期续建工程,今天(9月27日)下午正式开馆。这是国内目前惟一一家全面展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全貌的综合性博物馆,集陈列、收藏、科研、出版、演艺五大功能于一体。
三大展厅形神兼备精彩纷呈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设三大展厅,陈列的171种462件乐器、600多件文献资料,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其中,第一展厅为“上古遗音”,大量古代乐器的展示,使人们对中国民乐有了真切的感受;第二展厅以“太湖美韵”为主,介绍了阿炳、刘天华、杨荫浏等民乐大家;第三展厅以“国风千年”和民族乐器展为主,集中展示了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民族音乐作品,介绍了百余种各民族乐器。
记者了解到,和前期比,除了展厅面积扩展外,陈列内容也得到了充实,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部分音乐史和江南太湖民族音乐风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更为全面,扩建期间由于得到全国各地民乐专家学者和广大爱好者的关心支持,一大批音乐家、民间艺人、音乐爱好者将珍藏的乐器、乐谱等慷慨捐赠,加重了民乐博物馆实物展示的分量,其馆藏内容之丰富堪称中国民乐展示之最。
与此同时,博物馆陈列形式进一步更新,融入了实景再现、音罩、沙盘等新的陈列模式,比如以无锡薛家花园水榭戏台的模拟场景加上投影,展示了昆曲表演的环境、氛围;以沙盘展示了江阴刘氏三兄弟故居的实景;参观者还可以站在音罩下聆听到精彩的民乐演唱和演奏,使民乐馆兼具可看、可听、可品的特点。
群音荟萃特色乐器目不暇接
续建后展示的乐器,由原来的40多种乐器,增加为全部56个民族的上百件乐器,涵盖吹拉弹打四种乐器。“中国民族乐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民乐馆里要尽可能多地展现有代表性的乐器。”民乐馆负责人表示,本着这一宗旨,4月底闭馆进行二期续建工作期间,工作人员走遍大江南北,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广泛收集民族乐器和音乐文献。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在做着抢救工作。由于会做民族乐器的人越来越少,又散落在各个角落,很多民族乐器处于濒危境地,有的已湮没或变异了。”据负责人介绍,有些民族乐器现在只有历史资料记载,已很难找到实物了。比如内蒙的马头琴很好找,但为了更多地呈现内蒙民族音乐,民乐馆相关人员跑到阿拉善盟,幸遇当地诗人朝格图,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件珍贵的当地乐器。在云南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帮助下,民乐馆一行人赶到阿诗玛的故乡,又由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陪同,寻访沙尼族三弦琴,结果找不到。“当地文化馆的同志见状,二话没说,就把馆藏的沙尼族三弦琴提供给了民乐馆。”
流行于广西的京族独弦琴难得一见,而民乐馆的这架琴得来纯属偶然。“现在独弦琴不好找,我们多方寻找,终于在网络博客中得知广西一个老师手里有该乐器,想联系他,因此给博主留了言。巧的是该博客的博主手头正好收有一架独弦琴,而且人在苏州。立马约了在苏州见面,相谈甚欢,终于得到了这架琴……”
少数民族同胞都是因地制宜,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民族乐器的,不但形制特别,名字也是各具特色。记者看到,展陈的乐器中,西南地区侗族大歌中有“鱼吹吹”,还有“牛腿琴”,后者因为琴体像牛腿而得名,音色柔细,还有专用牛腿琴伴奏的“牛腿琴歌”。此外,有藏族拉弦乐器“必汪”,主要用于藏戏和歌舞伴奏,也是平常藏人的自娱乐器;又如傈僳族弹拨乐器“其奔”,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琴面上有奔鹿的图形。
一进博物馆大门,那套29件、用1750公斤青铜复原的气势宏伟的编句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套复原的鸿山礼乐编句鑃。运河公园试开馆当日,这套编句鑃奏响的《茉莉花》等民乐,让人对吴地民乐叹为观止。
可以说,续建后的民乐博物馆集民族乐器之大观,除了让人耳目一新,也足以印证中国璀璨的民乐发展史。
千年国风展示丰厚文化底蕴
续建后,民乐馆加重了“国风千年”部分的分量,展示了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民族音乐的部分,除了人们熟悉的昆曲、古琴等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侗族大歌等专题展陈,显示了中国民乐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分量。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木卡姆乐器组合多样,许多乐器残留有中原、南亚及阿拉伯音乐文化的烙印,表现出世界各古代文明对当代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起源于隋唐的西安鼓乐,是迄今在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西安人李孟秋向民乐馆捐赠了一批主要的手抄谱;“侗族大歌”在侗语意思是声音宏大的歌,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被中外音乐家誉为“天籁之音”和“来自天堂的和声”;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2009年9月,“呼麦”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山歌品种。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这些“国风”的展示,都伴有充分的乐器,以及音频、视频资料。
无锡民乐是中国民乐史上的惊艳一笔。因此,这次扩建中“无锡民乐大家”展陈部分显得更为浓墨重彩,每位无锡籍音乐家都以“独立成章”的形式丰满地展现出来,像《歌唱祖国》作者王莘的手稿得以原件陈列;张燕、曹鹏、成功亮等很多无锡籍音乐家、演奏家的音频、视频资料,也一一展示出来,足以让参观者领略到无锡丰厚的民族音乐底蕴。(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