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交响乐的听众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
二问:交响乐是让人听得懂好,还是听不懂好?
三问:交响乐是让人爱听好,还是不爱听好?
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响乐舞台上,有相当一批中外交响乐作品,听众很少,听得懂的人很少,爱听的人更少。
音乐的本质是什么?是美、是美育。我们的音乐要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陶冶,给人以欢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封信:关于交响乐创作
倒回10年前。1999年的12月14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次主席团选举产生。当晚,中宣部领导同志请新一届音协主席团用餐。席间,部长对大家表示祝贺、鼓励和期望。部长谈到,后年是建党80周年,希望你们能组织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歌曲,特别是希望能够创作出反映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气势宏伟的交响乐。当时,我脱口而出:“部长同志,路必须走对,走不对是出不来的。”事后,我有点后悔,打断部长的话有些唐突。但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10天后,我给这位领导同志写了一封信,进一步阐述了我的观点。信的原文如下:
部长同志: 九三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产生了四句名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对宣传、理论、文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六年来,我一直把这四句话当做我工作的座右铭。中国音协召开创作会议也有一个导向问题,尤其是在交响乐的创作上应有一个适当的提法。作曲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风格、样式进行创作完全是他们的自由,不应加以限制。但作为舆论导向要有一个鲜明的提法。我认为提倡“雅俗共赏”更为有利。交响乐固然是高品位艰深的大型作品,但也应为群众所能够理解和接受,也要反映民族的、时代的、群众的呼声。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在我们组织下产生的交响乐作品大家都听不懂,大家都不愿意听,这将是违背我们的初衷的。
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作曲家。我曾系统地研究过他们的作品,我得到的看法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深刻、鲜明、生动的旋律。所以,我认为在创作会议上一是“雅俗共赏”,二是旋律,应予适当强调。当否,请批示。
敬礼!
傅庚辰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27日寄出,30日就批示回来,并向音乐界问候、拜年。批示很全面,很辨证,鼓励创作。
为什么要发这封信呢?一是因为新一届的中国音协即将召开全国创作会议。二是因为我对交响乐创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现状已经深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