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低音马桥对音准的影响
为改善低音区的音质,在立式钢琴上低音弦马都设计有一排接板称为马桥板,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弦马靠近音板边缘以增强低 频的振动及传播能力。上面说过弦的曲折角度对音板造成压力,这个压力是通过弦马传导给音板的,低音是通过弦传给马桥,马桥再传给音板的,所以马桥先于音板承受压力,这时马桥所受压力总值约130ks。在音板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形时,最敏感的是低音弦马角度的变化,其变化量与马桥的宽度成正比。当然这里还存在着马桥材质强度不同,弦的张力在不同型号琴有所不同,弦马配制的高低不同形成弦的曲折角度不一样,对马桥压力也不同,音准的变化也有不同影响。
6.压弦条、马钉对音准的影响
为了取得理想的音质,在布置弦列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即可看做是对保持音准稳定的有效措施,也可认为是对音准有影响的因素。 在立式钢琴上,中、高音弦每根弦都可
以分为六部分,受力的顺序是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其中第四段是工作部分,称为有效振动部分。在调音过程中,整根琴弦的张力往往是不平衡的,在弦紧张的过程中第二段张力值最大,因为弦在紧张过程中要克服压弦条及弦枕的摩擦力,压弦条角度越大,摩擦因数就越大,当弦拉紧到需要张力,加上压弦条摩擦因数,再加上弦枕摩擦因数,有效振动部分才能达到需要紧张程度,同样道理张力传到第五、六段,使整条弦张力趋于平衡。但是这种张力平衡实现非技术纯熟的调律师很难做到,致使弦的有效振动部分暂时达到要求,其他部分或大于或小于要求张力,整条弦的张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间稍长或弹奏振动后整条弦张力渐趋平衡,音准就会变化。当然高明的调律师正是利用这些原理使整条弦达到平衡。在一段时间内即使第二三五六弦段琴弦的张力有微弱的变化,由于各弦段结点的摩擦力,使音准也不会明显的变动。低音弦的受力情况与中、高音略有不同,但原理相同。
7.温湿度对音准的影响
凡是有经验的调律师都曾亲身体会到,一台精心调准的钢琴,转瞬间音准就会有较大变化,特别是低音区的变化更为明显,例如在一个房间将琴调好后,将琴移到另一温度不同的房间去(相差5cC以上),冬季在有暖气的房间将琴调好后,将门窗打开半小时后,音准便会有显著的变化。当温度恢复到原来高度时,音准也会随之好转,但往往不能恢复原状,这是因琴弦各部分的张力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
湿度的变化对音准的影响也是不应忽视的,因钢琴的构成体绝大部分是木质的,虽然在加工中进行了干燥处理,却不能保证不受湿度的影响。根据1981年第4期《乐器》发表的缪龙杰同志编译的《相对湿度和钢琴音高》一文介绍,美国华盛顿大学曾对一台小型三角钢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监测。监测期间既不弹奏也不调音,使琴任其自然地处于周围空气之中。其湿度变化在30%-60%之间,音高的变化平均达到12音分,即使湿度变化仅发生在几天之中,钢琴的音高也会受到影响。文章的结论是“湿度变化范围越大就意味着钢琴音高的波动越大”。“湿度波
动始终是钢琴音高的大敌,无论乐器使用与否都是如此”。
8.琴弦对音准的影响
琴弦对音准的影响有多大,是确定合理的调音周期的关键因素,因此,多数技术人员对琴弦在张力作用下产生的物理性伸长非常重视,而这个课题以前未专门进行综合研究,所以没有可靠的数据可供参考,调音周期是依前人经验来稳定的。
弦的品质与音准有关系,在国外琴钢丝已经作为一种专用材料来进行生产,专门供做琴弦使用。但即使是这种弦,在强大的张力作用下也会有所伸长,这种现象称“张弛”。是因钢丝的可塑性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弦的塑性变形导致弦的应力减小频率降低。这种塑性变形的时间长短是设置调音周期的理论根据,因为上述七种影响音准的因素前六种均为设计强度,加工精度,材料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所决定的。如果设计强度不够,加工精度不良,温湿度条件的改变使音准受到影响,延长调音周期也不能保证音准的稳定。所以音准稳定是综合条件反映,调音周期只反映了音准稳定中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又是以琴弦的塑性变形为主要方面,其他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和加工工艺解决。
(四)调音周期的合理设置
根据以上论及的有关音准的因素来分析,在钢琴的生产过程中结构的适应性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调音周期的设置是有必要的,问题在于周期的长短,调音次数的多少,以及全部调音过程在工艺过程中的安排。
国外的情况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缩短调音周期可行性的启迪,加以应用还需结合我们的具体生产方式及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