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琵琶演奏,并非只应注重它手指技巧的操练和音乐感情的演绎,因为无论是乐曲的表现力,都与另外一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我们每个人日常生存都离不开的自主呼吸。
也许我这样说对于业外的人们来讲,是陌生而且不太理解的。呼吸与琵琶的演奏这之间真的有什么联系吗?难道我们的演奏家们是用呼吸来演奏琵琶的吗?应该说,对一个琵琶演奏者来说,双手的演奏技术、技巧及音色的熟练掌握,固然非常重要,但只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却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不论是演奏技术,还是各种层次的音色变化与应用,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演奏者的呼吸,即气息的运用,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的演奏经验以及对众多演奏家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当演奏者的演奏进入到一定的状态,达到某一种精神境界时,一切演奏技巧、技术与音色的运用,已经成为下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而一直支配和贯穿于乐曲始终的表现体征则应该是一种“气息感,即一种被艺术升华了的呼吸,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情绪化了的呼吸。”
一、生命的呼吸与艺术的呼吸
关于呼吸,即气息的界定,笔者认为,狭义上是指人们通常的呼吸r它是维持人的生命及正常活动的必备条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除身体里的二氧化碳,这两方面的交换过程,就是人体的呼吸运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呼吸”。
广义上讲,是美学范畴内的气,它的内涵更深一层。古人云:“生者以其气”,视气为生存的条件;又说“精也者,气之精也”,认为精神亦由气生。我们姑且把其归纳为艺术的呼吸,它受人的意念所控制,因其既有实在性、模糊性、交易性、灵性,又多样统一于自然本原体,于是衍生出诸多复合概念,如神气、气韵、气势等。
二、艺术呼吸与生理心态的关系
气息的控制运用与演奏者的生理、心理也会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我们知道演奏者的演奏成功与否,除了必要的技术保证之外,还需要有一种好的演奏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气息是密不可分。试想一个心情紧张慌乱的演奏者,他的气息肯定是会急促不匀。显然一个心理与呼吸都混乱的人,我们很难想像他会很好地把握音乐情绪和很好的诠释音乐,给他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为了调整好心理与气息,演奏家们方法各异,有的演奏家在演出前借助气功,有的演奏家则借助佛教的打坐,其目的无非都是要调整好气息,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
三、艺术呼吸对乐曲抑扬顿挫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气息的抑扬顿挫与音乐停顿和张弛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在演奏中会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我们在写文章时,要讲究句子的划分;在同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时,说话也要讲究停顿与连贯的适时处理。如果语不成句或断句不当,则难以表情达意,会令人费解。音乐的表现就更是如此。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气息运用,既要符合演奏者气息自然顺利规律,又要注意乐曲进行中的句逗划分,一定要在适当的地方换气、呼吸,如果句逗划分对了,气息也会同时变得顺畅。反之,如果气息不能适当地进行调整与控制的话,音乐语句的正常交待与叙述也会受到影响,会使语句变得不够清晰,显得语无伦次,乐曲的节奏就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