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泺港——秦川杯”全省青少年钢琴大赛11月11日起正式启动报名。26日,本报专访大赛评委、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民,详细解读青少年学琴过程中的误区,李民教授也对琴童的学琴心态以及家长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指导。
小琴童重在引导 应淡化得奖意识
本次大赛不仅是考评一下选手的档次就完事儿,大赛还将举办获奖音乐会,而获殊荣的选手们还有去美国顶尖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著名的莫尔金音乐厅进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本次大赛的创新之处。李民教授告诉记者,钢琴比赛最大的好处,就是琴童和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而面对这样专业的比赛,大家也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准。“从钢琴教学方面来讲,肯定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而在横向的比较中,大家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
因为本次大赛是青少年钢琴大赛,参赛选手的年龄比较宽泛,既有9岁以下的小琴童,又有15岁以上的专业钢琴学习者。对于这些选手来说,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钢琴大赛呢?李民称,任何东西有利有弊,琴童学琴比较艰苦,若参加比赛可以给大家带来学琴的激情和兴趣的话,这当然是好事。“多让小孩子参与这样的大赛也不错,但是参赛的选手和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你参赛的目的是展示自己,让大家看到你的才华,学钢琴最重要的是给观众听,这就实现了学琴的最基本目的,得奖不得奖这不是最重要的。用这样的心态去参赛就会利大于弊,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
李民也告诉记者,针对年龄比较小的选手,大赛可以设置更多的奖项,或者是以展演的方式让大家参赛,淡化奖项的竞争,而针对大年龄段的选手,可以强化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强调参与,淡化结果。
家长的定位是“助手” 必须是孩子的“粉丝”
其实,当下让孩子学钢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学钢琴的年龄也在逐渐低龄化。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所起到的影响不小,那么家长在其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李民告诉记者,其实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即便是家长急功近利,也应给予理解。“在当下教育资源不平衡,升学、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也不能苛求家长在孩子学琴这件事上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多,在选择学琴上也许只能是功利的心态。在社会条件还很不完善,美育还没有被重视的情况下,也不能苛求家长放弃功利心。”
具体到家长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李民称,非常重要的是,家长必须是孩子的“粉丝”,是孩子的欣赏者,让孩子学琴又不欣赏他,那就很矛盾;第二,家长必须是孩子的助手,协助孩子学习,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家长绝不能在孩子学琴中成为“主人”;第三,家长要做老师的助教,家长不能像钢琴老师那样去教育孩子,最多做到提醒就可以了。
钢琴明星不可复制 学琴目标要现实
近年来,由于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钢琴明星和名人,他们著书立说,对于刺激家长助推孩子学琴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学钢琴也在近年出现了一波高潮。那么学钢琴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也是很多琴童和家长比较困惑的地方。
李民告诉记者,从钢琴教学来讲,很多琴童是为了成名成家,得奖取得人生的辉煌,学琴也变得公式化:找名家老师,参与大赛得奖,然后出国深造,成为名人。“这些琴童的学琴目的非常明确,但是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是不能复制的,一个人成为名人的因素非常复杂,偶然性比较大。抱有这种学琴目的的孩子是需要冷静的。”
但是,李民也称,通过学琴而获得一个职业,此后进行钢琴教育也是很合适的一条路。“钢琴学好了,这个专业的从业门槛是很低的。到琴行里教学生,就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学的人最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养活自己,这样的学琴之路还是可取的。因为钢琴这个职业有很好的独立性,就是所谓的一技之长。好的学琴者可以成为一个教师,甚至是教学和演出兼顾的演奏家,这都是很好的出路。其实学钢琴的发展弹性是很大的,通过这种思路,我也发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去学习钢琴。关键是,学琴的心态要现实。”(齐鲁晚报/师文静)
钢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简称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