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是音乐生活中的“家常菜”,可你听说过“智障者音乐节”吗?这又是怎么的一味特殊的饕餮呢?10月20日至24日,来自德国、瑞士、韩国、匈牙利、中国等国家的13个智障者音乐团体,200多位智障音乐人相聚北京,相聚在“第三届国际智障者音乐节”。
带着各种好奇和疑惑,笔者深入到音乐节中,品味了不一样的热情、感动和疯狂。在为期4天的探求和感受中,从起初的不可思议到怀疑,直到最终的深信不疑和感动。原来智障者也可以演奏音乐,他们的音乐更感人。
“第三届国际智障者音乐节”是2005年由瑞士FOUDATION PAIX 21基金会(21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德国BRENZ BAND 乐队发起,分别在2008年、2011年在德国和瑞士成功地举办两届。每三年一次的“国际智障者音乐节”今年首次走出欧洲,第一站选择来到中国,联合中国智力残疾人际亲友协会、乔恒生基金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这场盛会。
这批特殊的客人能够来到中国,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插曲:韩国团队中由于团员发生护照问题,在排除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来到了中国;一位欧洲团队的代表告诉笔者,有些智障者是因为来到中国,才有机会第一次坐飞机,由于来中国的飞行时间比较长,家人提前为其安排了一次短途飞行,为中国的旅途做准备。由于这个团体的特殊性,很多习以为常的简单事,对他们来说可能像翻山越岭。21世界和平基金会副主席汉斯先生表示:“带领智障人做长途的国际交流,准备工作十分细碎和辛苦,仅仅准备这次中国之行,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随团来访的一位国际志愿者——德国医生彼得查波尔时告诉笔者,他在音乐会现场还处理了两起智障者突发身体情况。
【不可思议】 智障者登上中国最高舞台
10月21日,名为“爱心无界 完美无瑕”的开幕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将智障者邀请到中国最高舞台,无疑是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最高褒奖和最高待遇。当晚,13个不同国家的智障者音乐团体悉数登台,大剧院也是一改往日严肃、正襟危坐的形象,突出了快乐、轻松与互动的特色。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所有人举起本次活动的标志——绿色爱心手环,音乐厅的上空瞬间摇曳起无数双手臂,绿色的手环连成一道道绿色的波浪。
虽然台上演奏者的水平算不上专业,但他们对音乐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来自德国的飞竖琴乐队,还特意演奏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瑞士的酷威超越乐团又唱又跳,表演了瑞士的特色——约德尔唱法。中国智协启明星艺术团和俞慧耕音乐启智音乐学校等中方团体也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演出。与其说这是一场音乐会,不如说是大型的联欢。
10月24日的闭幕式音乐会则将联欢进行到底,把本来两小时的音乐会,演变成一场长达数小时的音乐“party”。
【寻求答案】 学会宽容是音乐节的初衷
活动中笔者一直在找寻答案,为什么要举办智障者音乐节?
21世纪和平基金会主席翁瑟灵·克洛萨女士道出了心里话:“在中国的几天经常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面。跟这些智障者在一起,对我们自己是教育。通常,智障者碍于面子不出家门,现在我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家门,我们想引导更多这样的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发觉才能。”
“我们基金会创建初衷是希望世界和平,2005年在瑞士成立,曾经在非洲国家组织筹钱建立医院,除此之外举办文化节、音乐节。和平首先应宽于待人,我们首先想到智障者,也就是创办音乐节的初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宽容,也就没有和平可言,其实这些智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他们的快乐也在感染和教育我们。这次,我看到了中国这些有音乐才华的智障孩子,特别荣幸地认识了俞慧耕老师,她的故事令我感动,三年后我想邀请她的学生来参加下一届音乐节。让中国的孩子走出去看看。”
中国狮子会也给予本次活动最大支持,秘书长韩润峰告诉笔者:“中国需要这样的音乐节,给残障人群搭建一个了解、交流、树立自信的平台。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国民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认识有待提高。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媒体等多方面共同作用。”
俞慧耕是音乐启智学校校长,她今年已经九十高龄,她说:“智障的人需要平等的对话,音乐节是给这些不幸的孩子和人们营造了平等、宽容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让所有智障者得到作为一个人的有自信,作为大写的我存在世界上。让智障者知道社会、国家关心他们,让他们更有自我,更有信心,从目前的眼光扩大到世界范围,别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别人做的自己做到,塑造他们在自强不息的性格。”
【感动过后】
从害羞到勇敢中找寻差距
音乐节中,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欧洲团体的松弛、奔放和强烈的参与感,这与亚洲团体形成反差。欧洲团体只要音乐响起,所有人都跟着动起来,不管是谁,只要参与就行。而韩国和中国的团队,更注重节目形式,节目质量高,智障者拥有一定音乐技能。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欧洲的乐团,大都是由智障者及其亲戚、朋友或者社会义工组成,中国的团体基本都由智障者组成。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智障者艺术团的概念跟欧洲大相径庭,首先是智障者艺术团的成员构成,其次是智障者家庭成员的关注度,最后就是社会对其人群的接纳程度。
翁瑟灵女士向笔者介绍说:“瑞士有残障人士的保障系统政策。国家有法律和强制化手段,必须帮助残疾人群,让他们发挥仅有的才能去接触社会,最关键的是帮助这些人一辈子。”
俞慧耕说:“很显然我们看到了中外差异,中国人的个人技艺强,但是融入度差,缺乏自信。我认为这样好的活动,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国内众多的培智学校、智障者组织或者团体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国内的智障孩子走出家门,给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机会。但现在由于现实原因,参加活动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俞慧耕从事音乐启智工作长达十四年,在她默默坚守的十四年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力解决,有些问题是她无能为力的。她告诉笔者,我们国家的智障者人数太多,相当于法国国家的人口数量,但国家对这类人群的政策是不完善的,以致于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冷漠和陌生都是可以想象的。俞慧耕老师坦言:这个工作确实是难上加难。让智障者在音乐中找回自我,让他们从害羞到勇敢的转变,不仅在考验他们自己,还要靠家庭、社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
“第三届国际智障者音乐节”已经落幕,不同肤色的智障乐者在音乐的律动下冲破残缺的阴影,与正常人一同表达自我,我们看到了音乐的力量,也再次证明音乐是世界的语言,是打破一切禁忌的人类的心声。(音乐周报:柳蕾)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