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艺文文宣创意,不管是视觉艺术还是舞台艺术,一直受到大陆同行的欣赏。在演出界,古典音乐杂志《缪斯客》和台湾交响乐团团刊经常是大陆艺文人士传阅的内部资料。然而近几年大陆文化界的文宣创意大有在底线和制高点上双重超越海峡对岸的意思。
譬如最近在《缪斯客》网络版,由台湾大报文娱组首席记者林采韵撰写的《对岸推销音乐会很神》,便对大陆两起古典音乐文创案例做了详尽分析。其中一例为国家大剧院将10月至年底到访的五支乐团并称为“五星连珠”并在大剧院的社交网络上推送。第二例是《外滩画报》抛下了所有人间诸如“天王”和“巨星”的称谓,将李云迪称为“钢琴男神”,大有“人神共愤”的境地。这篇文章枚举了四个例子,此外捷杰耶夫的昵称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别名也被收入。虽然作者行文不无充满对大陆文创“脑筋急转弯”的羡艳之处,但字里行间又能嗅到一丝不解和疑惑。
林采韵用严肃认真的眼光来分析文宣上搏人眼球的营销技俩,属于杀鸡用牛刀,却反映出国内宣传误入歧途的征兆。当音乐家和艺术团体早已新意全无的时候,便是为它们做各种搭配调色的契机。夸张的头衔,市井的语言,充满地方色彩但不登大堂之雅的称谓和天马行空的类比,似乎主导着古典音乐产业的文宣潮流,背后则暴露出文化的探底,故事的穷尽,立竿见影的浮躁和市场的巨大压力。不过这些文案无一都受到不错的效果,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程度,打破了古典音乐高高在上的面貌。
然而在这一硬币的另一面,当有人试图以娱乐的眼光看待认真严肃的音乐事件时,便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也在说明一些机构的开明和大胆,另一些机构的观念却依旧具有六七十年代的特征。前不久,一支位于北京的乐团做了2014-2015乐季开幕。在后台,摄影师捕捉到了出席音乐会的汤唯和陈其钢的身影,并在私人社交圈内传播。当时汤唯的电影《黄金时代》正在热映,陈其钢的作品也在京沪连番上演。后台的明星照片后来一度传出,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但摄影师却被唱片公司要求将照片拿下,乐团的领导也对传播者的努力不以为然。而四川交响乐团与一位把二胡拉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村官合作的音乐会在网上热传的那几天,无论是乐团还是乐师都没有利用社交媒体的机遇对宣传乐团大做手笔,而是一味地和村官撇清关系,为音乐会的组织形式辩护。这两起案例中,这两支乐团都没有搭上社会热点的顺风车,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为己所用。
不过回顾过去半年来音乐圈林林总总的擦边球宣传,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推广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东艺请到了新婚燕尔的刘翔夫妇赶到剧院出席发布会,并以慈善为招牌向盲童捐赠音乐会票。那次发布会是刘翔新婚消息传出后首度公开露面,音乐会的消息占据了各种体育版的头条。但这种巧妙利用名人效应和慈善结合,即使推广方和音乐会之间少有交集,也能收获正面且大幅的社会关注,属于棋高一着的宣传创举,是年初的莱比锡街头调查后的又一营销大作,只是不再有“自杀性”,而是“重获新生”。(音乐周报:唐若甫)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