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燕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进行文化课教学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在文化课教学为学生专业成长服务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你认为,艺校的学生喜欢怎样的文化课老师,你觉得你是学生喜欢的文化课老师吗?为什么?”
“你觉得,艺术学校文化课老师的成就感在哪里?为什么有些老师会感叹,艺校的文化课老师没有成就感?”
……
杭州艺术学校的实验剧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一道道发人深思的试题测试着老师们的聪明才智,考察着老师们对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认知水平。一位位老师登上舞台,面对台下的专家、领导和同行,即兴回答刚刚抽取的问题。他们不慌不忙、妙语连珠、各展风姿,对自己的回答,充满了自信……
这是杭州艺术学校近日举行的首届文化课教师技能大赛的赛场实况。
本次大赛分理论考试和素质考察两部分。理论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重点考查文化课教师教育理论在艺术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考试内容涉及艺术类学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听课评课”和“信息化教学”等,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回答。素质考察要求教师现场抽取题目、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回答问题。题目内容分两类:第一类是客观题,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重点考查文化课教师对学校开设的音乐、舞蹈、影视、美术四大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第二类为主观题,重点考查如何根据艺术学校的特点搞好文化课的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文化课教学一直比较困难,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如何“让教师教得幸福、让学生学得愉快”,一直是杭州艺术学校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校要求文化课老师调整教学理念,从艺校实际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逐步改变了文化课教学的困难局面。为将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学校向全体文化课教师提出了“文化与艺术共融”的话题,要求文化课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艺术领域、提升艺术素养”。在学校的推动下,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文化课教师“艺术学习风”。学校工会举办了葫芦丝培训班、健美操培训班和剑术培训班,很多文化课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大家主动报名、热情高涨,利用午休和节假日等时间,进行艺术学习。因此,课间休息时常常能听到文化楼中飘出的悠扬音乐,课外活动时也常常能看到身穿练功服的文化课教师。这些活动,改变了学生心目中的文化课教师形象,为文化课教师增添了许多艺术灵动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通过文化课老师“学习艺术”,拉近了文化课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亲近文化课老师,文化课老师也更深切地了解学生,更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逐步改变了学生的文化学习状态。
实践证明,在艺术学校,文化课老师学一点艺术,掌握一点艺术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学生,搞好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杭州艺术学校举办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老师技能大赛。比赛的主题是“文化与艺术共融”,促进文化课教师在提高业务素养的同时,提升艺术素养,积极钻研中等艺术学校的特色文化教学,探索艺术学校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文化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赛事效应,赛程结束后,杭州艺术学校还举办了主题为“文化与艺术共融”的微论坛。请有关专家对理论考试和素质考查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杭州市职业教育研究室专家、特级教师周文涌,厦门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冯珍珍,杭州艺术学校校长宋家明等,结合艺术教育前沿信息和本次赛事主题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教师们的进一步提升指明了方向。
在为期一周的比赛活动中,学校共组织了1场教育教学水平考试、7堂公开课展示、2场教学反馈、2项艺术素质和1项综合素质考察、1场微论坛圆桌会。在“文化与艺术共融”的氛围下,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也为学校将于5月中旬举行的学生“第七届文化节”的举办做好了铺垫和呼应。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