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管乐也称行进乐,英文:Marching Band,国内习惯称之为“队列行进吹奏表演”。它集管乐演奏与各种表演于一体,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极富动感和视听冲击力,深受普通群众的喜爱。行进管乐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只是管乐队、军乐队演出中的特色节目,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交响管乐之外的一种表演形式。美国作为主要发起国,至今依然引领发展潮流。在亚洲,日本紧随美国之后,经过30多年的推广和普及,日本行进管乐的整体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行进管乐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推出的600多人参加的大型管乐行进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行进乐队的编制、乐器使用、演奏员性别、年龄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形式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管乐发达国家,行进管乐的主体是大中小学生,但近年来各种成人行进管乐团也日渐兴起,且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综观行进管乐大致有如下特点:
1、行进管乐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比较易于普及和推广的文化艺术形式。它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带来的力与美的碰撞,带来的表演者与观众心与心交流所产生的强烈共鸣是其它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说行进管乐是一种灵活、开放,易于亲近大众,易于普及推广,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文化艺术形式。
2、行进管乐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参与者多方面的艺术素养。行进管乐能够潜移默化地给参与者多种艺术的熏陶和启迪,对培养和提高参与者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艺术感和文化修养十分有益。
3、行进管乐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行进管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它要求演奏整齐,动作一致,吹奏与表演相协调,因而参加行进管乐训练能够学会配合,学会协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吃苦耐劳,对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来讲,人格的培养超出了他们参加乐队本身。
4、多种表演形式的融入,大大提高了行进管乐的观赏性。行进管乐是在管乐吹奏的基础上引入了广场艺术的多种表演形式,除管乐表演者在行进中的吹奏表演外,还加入了舞蹈、旗队、声乐乃至武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加上各种构思精巧、创意鲜明的图形变换,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和色彩斑斓的动感图画,从而得到的是立体冲击和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行进乐队由管乐组、打击乐组和视觉表演组(旗队)组成。
管乐组有两种:铜管木管混合乐队(8种乐器:小号、长号、行进圆号、行进次中音号和上低音号、行进大号、单簧管、萨克斯、长笛)和纯铜管乐队(5种乐器:小号、长号、行进圆号、行进次中音号、行进大号)两种,行进管乐队一般不使用双簧管和巴松。
打击乐组分为定位打击乐(前排打击乐)和行进打击乐,行进打击乐主要有行进小鼓、行进大鼓、行进四音鼓,有的乐队根据需要也可加大镲。定位打击乐主要有马林巴琴、颤音琴、钢片琴、吊镲及各种小打击乐器。
视觉表演组俗称为旗队,主要有旗舞和徒手舞蹈以及各种器械道具表演。目前世界上行进管乐队形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比赛基本上为两类:行进管乐队和行进铜管乐队。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