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韦伯人生最后阶段所写的歌剧《奥伯龙》的序曲中,3月20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的广州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的场子热了起来,为接着上场的主角——首次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营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氛围,也使拉赫林散发出本场音乐会惟一主角的强大魅力。
拉赫林成为当晚演出惟一主角,不仅在于他能超乎寻常地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挑战了四大古典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两大”,藉此展现出他超卓的小提琴演奏技艺,还在于他的台风魅力,既能散发出万种柔情,又能绽放出澎湃激情,那种大师般的光芒,将作为指挥的余隆及作为“对手”的65位乐师全都掩去了。
拉赫林当晚选奏该两首经典名曲,一首展示他在维也纳成长学习所传承的德奥传统,另一首反映他生于立陶宛,与生俱来的斯拉夫民族文化。不过,该两首作品,尽管基本风格有很鲜明的对比,但在他弓下,门德尔松的高贵柔美中,亦不乏热切火爆的感情;柴科夫斯基的粗狂激情中,同样有优美纤细如梦幻般的抒情诗意。可以说,在他弓下,两首风格不同的乐曲,都发挥他能将柔情和激情自然转化的处理技艺。
两首乐曲的快板激情之处,与乐队的呼应紧扣,让人兴奋,但更让人迷醉的是两首乐曲的慢板乐章,余隆都放下指挥棒,只用双手来突显出那种直接“到肉”的感觉;拉赫林手中那把1704年制造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奏出无比漂亮纤巧、却不虚不弱的音色,结合着饱满情感,再加上“广交”个别乐器出色的独奏,与小提琴的独奏作出呼应拱托,确是无比美妙。
拉赫林的演奏可说是十足投入,肢体语言变化丰富,能自然地结合着琴音,大大增强感染力;例如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乐章尾声出现前,拉赫林便随着琴音猛然转身,面对着与他竞逐的第一、二小提琴组,强烈的面部表情,不仅让两组小提琴奏出同样具有激烈感情的乐音,观众的情绪亦被大大刺激起来;当然更强烈的刺激是全曲结束前的乐段,拉赫林以超技般的能量,奏出具有飞快冲击力、有如跑车般的欢腾光辉旋律,和乐队将全曲推上高潮结束,由此掀起长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难以让人置信的是,拉赫林在奏完两首演奏时间合共超过一小时的大作品后,竟然仍有精力加奏伊扎伊尔(E.Ysaye)的高难度无伴奏第三奏鸣曲,而且七分钟的炫技式音乐一气呵成,冲劲十足,让全场观众更加火热了。更出人预料的是余隆告诉观众,拉赫林要指挥乐团,让大家认识真正的《拨弦波尔卡》。二话不说,拉赫林已走上指挥台,余隆更走到乐团最后排的打击乐组,拿起三角铁来配合着拉赫林带着夸张笑谑,有如练武术般的动作,与弦乐组以拨弦奏出充满嬉笑欢乐的两分钟音乐,让大家带着尽兴的愉快心情离场。(音乐新闻 周凡夫)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