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娟,女,1951年5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亳(bó)州市(原亳县)。1972年毕业于亳州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河南省音协会员、河南省合唱协会会员,退休于河南电力工业学校。
蒋老师自幼酷爱音乐,远在六十年代初就经常被请到电台录音。小学上学时广播喇叭经常传出她优美动听的童声。《歌唱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手拿蝶儿敲起来》等等,是当地第一个登台独唱的童星。
由于她当时家庭出身成份不好,母亲又早早去世,对她以后的升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可是她笑对人生,一心想当一名好老师,纵然生活是那样的艰难。一直在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最底层生活,仍然坚持学习,钻研音乐知识的深度,从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的理想。
在一九六九年的冬天,也是下放农村的第二年,她发现农村女孩百分之八十以上不上学,大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也不会写,她的爷爷就帮她选了450个常用字,她主动担起了农村里义务教员。邻居四兰主动腾出自己的磨坊做教师,磨盘做课桌,爷爷还捐出了心爱的马灯(那时村里还没有电),开始有七、八个人,后来发展到十几人,每天下午放工吃完饭就开始学习,她每次总是第一个先到,不光教小姐妹认字,还教她们唱歌、跳舞,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高,由于积极刻苦,效果甚好,一般的人名都能认,名字也会写了。一个冬天过去了,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因此村干部就推荐她去大队当耕读民办教师,月补助生活费5元。学校在离家很远的潭沟,因为有一个深深的大沟,所以叫潭沟小学。每次都要淌过没膝盖的沟水才能到学校。第一次到学校时,一看一个破房子。用四块歪歪扭扭的木板放在土坯上做课桌,前两排是一年级,第三排是二年级,第四排是四年级,没有三年级,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学校给我在城里上学真是没法比。不管条件怎样,这就是教室了。每次都要上一个年级的课,布置好作业再上另一个年级的课,组织教学非常费劲。就这样给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除了文化课外再教他们画画、唱歌,学习普通话,讲故事等等。他们说这些课他们从来没学过。孩子们的家长很满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起来。这时候有的人看当民办老师每月有5元的补助就说了,蒋娟是地主家的子女,她怎么能教书呢。我们贫下中农的子女还闲着呢!不给她工分。就这样,她又尽了一年的义务。这些人是怎么看待老师的,愚昧无知又自私至极。
71年暑假在公社开会,大家一听她唱歌,这么好听就推荐去师范学习音乐教育。她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从不过星期天,到食堂买饭要么早,要么晚,有时买个馍边走边啃,省出时间到琴房练琴。七三年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位岗中学任音乐老师,自己感觉成为真正的音乐教师了,可是一直没指标,每周由于没工资,学生每周回家背馍上学,她却回家背馍教课,越是艰苦,时间对于她越珍贵,每天除了上课,分分秒秒不浪费,不停的学习,她说:“我的教师梦就要实现了,好好练功”。理想的动力使她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年多,到七四年暑假又有新政策了,知识青年一律回原单位参加农业学大寨超纲要,就这样背馍教课的日子也没有了,只有又回到刘营,当时生产队长说:“回来的正好,咱这正缺一名耕读老师”。她又重新为民办耕读教师,心里很难过。虽然背馍教书一年多很艰苦,可是每天都有时间弹琴,练歌,总有着好盼头,心情是积极的,这下又要从头再来,在几乎绝绝望的时候,理想的力量又开始了新的计划,压不垮,难不倒,做最脏最累的活,打棉花药,掏茅缸的粪,上午、中午上课,下午掏粪,一天三晌不停的干活……就这样,从67年到75年间从不放过一次艺术类招生的机会,不停的参加各种不同艺术类的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属名列前茅,可总是因为政审不过关被淘汰,最惨是75年的高考复试。
那是七五年的暑假,她突然接到复试通知,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复试要到离家三百多里路的阜阳,这还真是难为她了,一没钱二没粮票,馍馍一天就长毛了,怎么办,急中生智想出来个好办法,带玉米粒子,爆米花就不会坏了,饿就抓一把,渴了就到附近的旅社里搞点水喝,晚上就在做函授的女生宿舍凑合,早晨抢在打扫卫生前边还可以捡到馍馍头偷偷的拿出来吃。考试成绩仍然出色,每天就等啊,盼啊。十几天一点消息都没有,因此还病了一场,真是度日如年呵……最后一个内部的老师把她招一旁说:“你回去吧,你政审不过关”。她听后,心都碎了,无声的呐喊着,天哪,为什么,为什么呀,当时她已经饿了两天了,一分钱一两粮票也没有,怎么办,怎么办,还要活,还得回家。就这样在街上看到一辆回亳州的空货车,就给司机师傅请求方便,司机看她落魄成这样的一个学生就答应了。就这样顶着狂风,冒着小雨夹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卡车上,雨和泪交加着打湿了头发和衣服。
回家后又病了一场,从小就失去母亲的蒋老师又坚强的挺了过来,几天后调整好情绪自我安慰道,又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考验,绝不会放弃!
七六年来到河南商丘,在市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但是当教师的 愿望一直在心内燃烧着,恢复高考了,蒋老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转成一名正式教师,并在河大进修了本科,以后她开始疯一样的工作,在市教育局举办的《春芽之声》大合唱比赛中,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名,八二年获中国少报《创追杯》奖,《快乐的小队活动奖》辅导员杂技的《向阳花》奖,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员,八五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并代表河南省出席了全国少儿教育成果研讨会。
八六年的春天调到郑州,河南省电力工业学校团委,她又开始是疯一样工作,由于太投入,在八七年的元旦联欢会的筹备和排练时,一下就累的吐血住院了。这一下就吐了三年血,虽然骨瘦如柴,从没耽误工作,训练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在市、省及全国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又有三次在市级的大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代表河南省电力去武汉参加华中网局文艺汇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又代表华中去北京参加全国电力文艺汇演,94年赵翠萍同学的独舞《雀之灵》荣获全国一等奖,集体舞《就恋这把土》三等奖,从86年到2000年,连续举办15届元旦联欢会,八届校园歌手大赛,八届合唱比赛。97年举办了《献给教师节的歌》个人独唱音乐会。从88年到99年连续十几年任电业局文艺队长,带着各单位的文艺骨干走遍了各大电厂、供电局。每年都要巡回慰问演出得到基层的一致好评。
她心地善良,热心助人。2000年时为家乡农村孩子艺术类高考,投资十万,买钢琴和电钢琴,为了使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费劲心思,先后送了二十几位艺术类大学生。还有一位残疾的男孩叫阿明,18岁的身高个子只有五岁的小孩高,文化课只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就是喜欢唱歌,他妈给他请过四位音乐老师都被拒绝了,他妈抹着泪苦苦哀求,蒋老师心软就收下了。他家是离城50多里路的农村,又特别穷,收下他还的管吃,管住,管教课全免。二年后考上了深圳残疾人艺术团,他妈感激的说:“想不到阿明能生活自理,这太感谢蒋老师了,一辈子也不能忘了这大恩大德”。
2000年到2006年被亳州市教育电视台应聘为《小记者大舞台》栏目的艺术总监,另外还在少儿合唱团任教学和指挥。在2005年,全国十佳优秀小记者评选中栏目组送了两名小记者,一个叫张政,一个叫李铭威到北京参加颁奖会。
蒋老师淡泊名利,与世抗衡,不管上多少课,加多少班,从不收费,低调做人,事事从严要求自己,蒋老师在创作方面也写了很多作品,因多年是搞少儿教育,为儿童写的东西多些。如:二部合唱《飞翔吧,少年》、《叠纸船》。童谣《亳州有个丰水源》获得丰水源征歌大赛一等奖,特为留守儿童而创作的《留守儿童的期盼》,音乐小剧《我要上学》是为农村失学儿童写的,知识性小品《绕口令》,相声《说成语》《招聘》《傻子的故事》山东快书《小女婿》五中校歌等等。
她多次为几个合唱团上声乐课得到好评,她讲课亲切、和蔼、有激情、感召力强,发音吐字认认真真,一点一滴精雕细刻,再不会唱歌的人听了她的课也会很受益。有人说:“听了蒋老师的课我又多活好几年” 。真的由于她讲课总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大家听的懂,学的快,都很受益。
目前,蒋老师正在研究用气息调整五脏,歌唱和养生的配合,节奏、呼吸、运气的关系。让大家在愉快的歌声中得到健康。用她四十多年的教学总结了声乐教学经典绝句,三字经,四字言,易学易记,易理解。今天把它附在这后面,让更多的人学会用气息歌唱、养生。让更多的人健康!快乐!长寿!!(焦一波)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