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认识上的片面性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钢琴,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然而,对于学琴的目的和意义却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他们有的是因为自己喜爱而让孩子学琴;有的想 培养孩子成为钢琴家;还有的根本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或是攀比意识。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仅会影响学琴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产生反作用。因 此,正确认识少儿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列宁说:“不懂音乐就不懂生活。”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对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有益的影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一方面,音乐以其丰 富的精神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另一方面,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钢琴的过程本身可以使人得到各种有益的锻炼。实践证明,学习钢琴是培养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反 馈能力、创造能力等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毅力、耐力、集中力、适度感等性格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学习钢琴也为将来从事音乐工作打下了基础。希 望孩子成为音乐家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上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而音乐家也从来不单纯是一种职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钢琴比汽车还要多,但绝不是 钢琴家比司机多。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如爱因斯坦、老舍等都在乐器演奏上有很高的造诣。这无疑是对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的最好说明。
02
学习方式和方法上的单一性
在琴童们中间存在一种现象,即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练技术和弹会几首乐曲上,忽略了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只能因缺乏丰富的艺术修养和广阔的精神视野而最终学而无成。因此,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修养,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针对学琴方式和方法上的单一性,笔者在次提出下列建议:
1、注重全面发展。文学修养,艺术修养(舞蹈、美术、电影)、历史知识(特别是音乐史)等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是学好钢琴所必需的辅助手段。
2、”多听、多学、多记“,整体素质的锻炼与练琴同步进行。
03
家庭辅导中的极端性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技术性强,难度大,而教师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有很有限。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家长的辅导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家 长往往走向极端,将辅导误解为”管制“,在家庭中扮演“暴君”和“监工”的角色,用打骂责罚来强迫孩子练琴;或将辅导理解为“陪练”,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 精力陪伴于孩子练琴的始终。这种极端性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前者会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后者则会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他们独立思 考的能力。为了避免上述危害,建议家长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和练习量。
2、从各个途径,用多种方法来启发和诱导孩子的学琴兴趣。
3、尽最大努力和孩子一起学琴,一方面可承担家庭辅导教师的任务,另一方面也给孩子学琴做出了榜样。
4、摒弃“陪练”的辅导方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04
考级的误导性
毫无疑问,全国钢琴业余考级活动对琴童们来讲是一件大好事。首先,考级给孩子提供了与专家交流的机会,为以后的学琴指明了方向;其次,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 才华的机会,使他们的所学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利于将来发展这方面的特长;另外,考级还可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有的家长却因此 而忘记了孩子学琴的目的和意义,把获得等级证书当成了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在这种误导下,孩子们背离了学琴的基本规律,放弃了必要的练习和教材,甚至 在一年中只弹几首考级曲目。还有的家长急于求成,不征求教师的意见便让孩子过多地连续越级,这不仅使考级失去意义,而且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
1、由于过分注重考级的结果,因此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有的孩子往往因一次失利便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放弃了学琴;有的则可能会因为几次成功便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由于只练几首考级曲目,无形中便忽视了全面系统的技术训练和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造成技术上的不全面、不成熟及视奏能力、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 力低下。另一方面,弹奏曲目的减少必然造成过多的重复练习,这会减弱演奏动作与音乐本身之间的联系,使演奏成为一种惯性驱使下的机械运动,不利于音乐感觉的培养。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伽特说:“过度的重复是极其危险的。”道理即在如此。
那么,应如何认识和对待考级呢?
1、由于受环境、心理素质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考级失利在所难免。因此,不要过于看重考级的结果,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2、不要违背学琴的基本规律,要坚持弹奏系统的练习曲,同时尽量多弹一些作品。这对于成熟技巧的形成和音乐文献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3、考级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尤其是越级更应有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听考级示范曲目,尽量创造公开演奏的机会等,对考级的成功都不无益处。但最重要的一点,仍是认识考级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学习钢琴的意义。
总之,少儿钢琴艺术之路是充满欢乐,也充满艰辛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深入研究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规律,共同培育少儿学钢琴这朵精神文明之花。
70%的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练到高级别才请好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琴初期,只要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练到四五级以上,再去请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辅导。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学琴相当不利。
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几十年的钢琴教师十分遗憾地告诉记者,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被父母这样的想法给毁了,他就曾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本来,这些孩子资质都不错,但由于启蒙老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较低,给孩子“培养”了一些相对固定甚至顽固的坏习惯,俗称“练歪了”。有经验的钢琴教师都说,教这样的孩子比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难。因为要改正他们的这些坏习惯,老师和孩子要付出几倍于从前的努力和汗水。
因此,孩子练琴初期不但不能草率了事,反而应更谨慎。
误区之二:孩子练琴越早越好
有不少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让孩子早点练琴,而且越早越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不满4岁时就开始为孩子找老师,要求孩子学琴,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
记者采访了几位钢琴教育资深人士,他们都对这种做法表示了否定。也曾有医学界人士对此做法的科学性予以质疑。根据研究表明,不满4岁或刚刚4岁的孩子,其骨骼尚未发育完全,骨质偏软,长时间的弹奏对孩子的手指骨骼发育会带来过重的负担。
这些资深教育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孩子在学前班开始学琴比较合适。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通过两三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对自身的行动有了一定的约束力,能坐得下来。而且孩子在学前班学琴,等到上一年级时也不会因功课的突然增多而感到措手不及。因此,这时安排孩子学琴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误区之三:学琴就是为了考级
本来,钢琴考级是对钢琴弹奏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而非弹琴的最终目的。但有一些家长却视考级为奋斗目标,深陷于为考级而考级的怪圈不能自拔。不仅消磨了孩子考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展。
急功近利的家长刺激了钢琴教育市场的畸形发展。高额利润令市场引来众多滥竽充数者,有的钢琴老师仅仅是自己会弹十几二十只曲子便开始招生。教学生时,也只着重对孩子考级曲目的辅导,更有甚者一年只教学生弹四五支曲。虽然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也能过级,但基础不扎实,实际能力与考过的级别远远脱节,十分不利于学生琴艺水平的正常提高。
误区之四:跳级越快的孩子越优秀
钢琴教学本来应从入门起步,规范化地循序渐进。钢琴(业余)考级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提出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按程度深浅进行分级的。但部分家长只将考级作为孩子弹奏水平的唯一标准,盲目鼓动孩子报考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级别,甚至跳级。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长,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有如沙地建楼,永远也建不起真正的高楼大厦。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