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故事三:我想不停地考级
主角:温迪年龄:8岁,小学二年级;琴龄:4年我在幼儿园,看见老师弹琴的样子很好看,那时候,我觉得弹琴蛮开心的,所以妈妈问我想不想学钢琴的时候,我就说想学。
但是学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发现学琴真的很不好玩,尤其是考级的时候,对着几首曲子翻来覆去地练,又枯燥又没劲,还没看书有意思呢。但是妈妈又不让我放弃,她说学钢琴跟读书一样,如果现在放弃学琴,那以后不就连读书也可以随便放弃了吗?
不过,考级烦归烦,但考完就好啦。那段时间最爽了,爸爸会带我去旅游,而且拿证书的时候很光荣,老师还会在班会上表扬我。所以我想不停地考级,这样我就有更加多的机会出去玩了。
考级透视
从1988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举办的业余钢琴考级活动,今年已进入第20个年头。如今,钢琴考级不仅已成为许多家庭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上海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级成了醒目的文化风景线
记者日前从上海音乐家协会了解到,加上于8月参加本年度考级的人数,20年来,上海参加钢琴考级的学琴考生,将超过25万人次。一个孩子学琴,牵动着全家老少的心。每年8月,钢琴考级成了申城一道醒目的文化景观。在人头攒动的考级现场,陪考的成人甚至超过了考生。
早在钢琴考级推出的第二年,报考人数就飙升到2000多人,此后每年报考总人数以20%的速度递增。直到2001年,参加上海音协钢琴考级的考生人数首次突破每年2万人,7年来始终保持着如此庞大的规模。而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考级活动,参加考级的人数也每年提升,目前已拥有7000人左右的考生群体。钢琴考级年年热度不减的状况,还直接带动了其他艺术门类考级活动的迅速升温。
目前,仅音乐类考级就已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管弦乐器、民乐器以及声乐、乐理等艺术门类。
现象反思
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十万琴童”的说法不是一个虚数。那么这其中,又有多少孩子真正是在学琴中快乐着,在音乐中享受着?近两年,钢琴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思考。
高级别考试低龄化
在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业余钢琴考级报名现场,记者发现,报名表上填写的孩子出生年月,一个比一个晚,十多岁的孩子占80%左右。在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钢琴考级中,报名者也大多是初中以下的孩子,而5级以上的高级别考试也不乏低龄儿童报考。
对于钢琴考级低龄化的现象,现场监考老师表示:“如今考级已经不能在升学时加分,不过现在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宽裕了,都希望孩子通过学钢琴来培养气质、增加音乐素养,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真的有点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