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创作了《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而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我觉得做电影音乐好浪漫”
作为中国音乐界的“宠儿”,谭盾和很多中国的大导演有过合作。谈及跟张艺谋合作《英雄》的时候,谭盾巧妙地说:“他是一个英雄,这个人他就是想当英雄。他非常的自信,也非常有手段,就是用艺术的手段,如何去实现他的理想。”谈到与冯小刚合作电影《夜宴》时,谭盾平和地说:“冯小刚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孤独者,无论是他的黑色幽默,还是他的贺岁片,我都可以感受到非常孤独的一种深刻,这个人很诗意。”由于用语言讲不出冯小刚的“诗意”,于是谭盾把感觉转化成了清冷的《越人歌》,他觉得“这就是冯小刚”。谭盾在访谈中也坦言:“我从来没有迎合过他们,虽然和他们合作的结局都是非常的和谐。过程中间总是有非常尖锐的碰撞,我觉得他们大概认为我最难缠了……”他在应约创作中,常常别出心裁。在《英雄》里,他想把价值千万的小提琴给它调低扭低个八度,来表现嘶哑的蒙古长调的那种灵魂。在《夜宴》里,他不让郎朗弹奏钢琴,而是用最低音区打击钢琴,去表现梦境的声音。
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初,谭盾就曾经为电影作过曲。在他还在上大学时,就为导演李翰祥的片子《火烧圆明园》创作过插曲《艳阳天》。
当时,他对于电影音乐或许只是玩票的心理,他回忆:“那时我很爱慕刘晓庆,因为晓庆在承德拍戏,便执意要去现场考察、找音乐感觉。”结果他如愿来到了承德,见到了刘晓庆,还吃了她亲自给他削的两个苹果,突然他觉得,“这个原本心目中很阳刚的女人其实非常温柔”,于是从承德回来后,他写出了“女儿泪涟涟”的意境。正是这些大导演的宠爱,才有了今天的谭盾。谭盾一语破的:“如果没有李安、没有张艺谋、没有冯小刚的话,我觉得我今天的电影音乐的事业不会像今天这样红火。我觉得做电影音乐好浪漫。”
谭盾在新年音乐会《水乐》现场
“从东方走到西方的马可·波罗
有人评价谭盾的音乐本性:孤傲、清冷、怪诞。但他自己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我想可能是我在音乐里融入的东方文化和中国式的哲学思考吸引了大家吧。我创作了《卧虎藏龙》的主题音乐,由此,中国元素成为我的音乐创作中的必备要素。”于是,谭盾评价自己为“从东方走到西方的马可·波罗”,“我并不是第一个把东方传统文化带进西方的亚洲人,但我喜欢把自己比喻成马可·波罗。1996年,我创作完成了名为《马可·波罗》的作品,包含了从京剧到马勒的多种音乐元素,并获得了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在我的心中,我的音乐不仅仅是西方和东方的简单叠加,而是“1+1=1”的加法。”
年轻时的谭盾曾经说过:“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不要家庭,只要我的音乐,我要做个无产者。”但步入中年后谭盾却说:“没有心爱的女人,没有家庭,还要音乐干什么!”
如今的谭盾已经不仅有音乐,还有心爱的女人和两个可爱的孩子,“那时的我张狂、热血,女人、父母、家庭对我来说都是多余的,心中只有音乐、音乐、音乐。可是过了30岁才发现,原来女人跟音乐一样,是非常难得的缘分。如果能够找到好的女人,那我情愿舍弃我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