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俄罗斯音乐学家亚历山大·维岑斯基(文中简称“维”)
受访者: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文中简称“里”)
俄罗斯钢琴大师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维:让我们把话题转到指挥上,请问,您在指挥乐队演出之前是如何研究总谱的?
里:我从来没有专门做过这项工作,不过,只要我有时间,每次在演出之前的一两个星期内,我一定会抽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总谱。这种习惯同样需要慢慢地训练,因为指挥的感觉总是会很快溜掉。现在我不怎么阅读总谱了,但是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我照样能轻松地指挥。
维:当您准备自己的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时,您是怎样准备那些钢琴新作的呢?您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一整套学习方法和工作体系呢?
里:没有,我当时还没有任何经验,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在音乐会之前的一个月里,我决心认真练习,以便做好充分的演奏准备,可是中途又有些紧张,仿佛觉得时间来不及了,无论如何也准备不好了。而在正式开始准备之前,总觉得整套曲目一定能很快就会演练好的。
维:您是否专门进行过钢琴技术的训练呢,是否练过大量的练习曲?
里:大家都说,弹奏练习曲是很有益处的,我本人并不反对这种说法。当我在莫斯利音乐学院学习时,练习过勃拉姆斯练习曲,后来就再不做这种练习了。现在我仍然认为,弹奏练习曲是很有好处的,应该是不错的训练方法。
维:敖德萨音乐学院曾特别推崇钢琴超技练习,那么,您究竟是如何进行技术训练的呢?
里:我并没有在敖德萨音乐学院学习过。从整体上来看,我好像有点反对学校教育。在我的一生当中,我用于弹奏音阶练习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小时。即使我开始弹奏音阶练习,最多不超过10分钟,就再也弹奏不下去了,我完全可以演奏一些超技作品,这当然是经过长期演练之后的结果,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奏鸣曲》。至于每部作品的练习时间,这取决于作品的难易程度。李斯特的《鬼火》,我认真练了整一年。
维:就《鬼火》而言,您具体是怎样练习的呢?
里:双手练习
维:您一直是慢速练习的吗?
里:是的,慢速练习。
维:您进行过节奏变换的练习吗?
里:当然有过,当我在准备斯克里亚宾的《第五于琴奏鸣曲》时,我是这样练习的:以慢速弹奏其中毛变最大的超技段落
维:具体的漫速方式是什么?
里:通常我都是从慢速弹奏入手,但遗憾的是,随后便不由自主地开始加速,这样做当然很不好。然后,又重新开始慢速弹奏,过一会又开始不由自主地万速……
维:请问,您在练习 《 鬼火 》 时的情况怎样呢?
里:我是用moderato(中速)弹奏的。现在我已经有经验了,即我事先已经清楚地知道每一部作品应该达到的理想效果,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例如,在慢速弹奏时,应该使双手尽可能地放松,凡是作品中规定快速弹奏的段落,我在练习时一定保持慢速弹奏,而其他段落,当然是不需要这样做的。
维:为什么一定要慢速弹奏呢?您对此是怎么想的呢?
里:慢速弹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牢记音乐作品的进行速度。
维:您有必要继续慢速练习您已经熟练掌握的作品吗?
里:从总体上来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法,但是对我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慢速弹奏练习。我经常想,应该坚持慢速练习,不过也应当说明,作品很快就会从我的脑海中飞走,所以我只好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坚持慢速练习,然后才用正常速度重复一遍。这是一项持久和系统的工作。
维:在这种慢速练习过程中,您所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里:当我慢速弹奏时,我总想得到一种自如的自我感受和肌体的舒适感,每当此时,音乐流动也会比较均匀,不过我一般不刻意去考虑音乐进行的均匀问题。
维:在您的演奏曲目当中,经常出现一些您首次演奏的作品,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新作品,您又是如何进行练习的呢?当然是指您日常工作范围之内的演奏曲目,由于紧急任务……
里:我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准备一些难度很大的额外的演出任务(新作品)。今年与去年一样,又增加了大量的额外作品,其中包括斯克里亚宾的《第五钢琴奏鸣曲》。作品的技术难度相当大,不过难度最大的是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为了熟练掌握这些练习曲,我整整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其他作品占用的时间都不算多。
维:遇到类似技术难度较大的作品,您通常是从何入手呢?
里:我先从乐谱中找到难度最大的那些片段,然后开始慢慢练习。而像Andante或 Adagio片段,我一般都放在最后一两天练习。
维:会从头至尾的练习全曲吗?
里:演练全曲,即连续几遍都是慢速弹奏,尤其是与你想要压奏好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时,这种方法显得更加重要。
维:这就是平时说的作品分析吗?
里:是的我总是主动地研究作品中的所有细节,连续多遍地重复练习作品中的某些片段。
维:然后需要做什么呢?
里:一部钢琴奏鸣曲,我一般需要练一个星期(当然,如果我有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用 5 天时间就准备好了普罗科非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于是我就给作曲家演奏了一遍。但是后来,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这部作错弹好,虽然曾经弹好过。过了-段时间之后,我突然义能很好地演奏这部奏鸣曲了,那种情总况犹如大海的波浪:此时一切正常,次日完全不知所措,第三天又一切正常。
维:您在准备这部奏鸣曲的那5天之内,都是用慢速演练的吗?
里:是的,但有些片段是用正常速度弹奏的,那是在我处于良好的演奏状态下做到的,有时我演奏的效果很不理想,那是由于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的缘故。
维:当您初次接触一部作品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里:无论是刚开始,还是后来,或是最后阶段,需要解决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即从乐谱的第一页起,我必须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实际上,这也比较简单,因为乐谱上都写着呢,音乐进行速度、音量大小变化等均已一一标明。
维:但此时您并没有按照乐谱上规定的速度弹奏。
里:我升始用慢速弹奏,不过在第一天我就开始用正常速度弹奏作品,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片段,我依然用慢速度弹奏。
维:此时您会以实际舞台表演状态演奏作品吗?
里:全方位按照实际演奏的要求去做。
维:此时您是照谱弹奏,还是背谱弹奏呢?
里:这就要根据距音乐会演出的时间长短而定,如果剩下的时间较短,我就会立刻背谱练习作品,但这种做法看上去有点单调乏味,乐谱背得确实很决,而第二天就可能忘记,所以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我本来很快就能熟练地背谱演奏一部作品;还有一种情况,即我会由于某种外界因素,而导致我在演奏期间出现失误,虽然我心里很清楚,演出之前,我是很自信的,但还是……如果能够在毫无压力和强迫感的情况下背谱演奏,那当然是最理想的,演奏效果也是最好的!熟练地背谱演奏一部作品,有两个星期时问就足够的。
当我第一次俩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我只用10天时问就能够熟练地背谱演奏。前5天里,我下的功大特别大,每天的练琴时间都有八九个小时!我一般也是这样工作的,距音乐会开始前的时间越短,我每天的练琴时间越长。不过,我有时只能练习一小时,那是因为的确已经筋疲力尽了。还经常有这种情况:我一连三天之内,每天练琴11小时,而在后来的一周内,几乎不去碰钢琴,感到很枯燥,一点热情也没有。然后弹琴的愿望又开始强烈起来,一坐下就是12个小时。我平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熟练地掌握一部作品,可是当我不愿意弹琴时,一个音符也不能弹.强迫自己每天按部就班地弹琴两三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我也从来不会这样做,我一般都是一个星期弹琴,下一个星期就不摸琴。
维:如果有些作品要求您在两天之内重温一遍,您在这种情况下又是怎样重复练习的呢?此时还需要慢速弹奏吗?
里:这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如果需要演奏
肖邦夜曲一类的作品,那么,在音乐会之前两个小时之内,我就能温习并做好正式演奏的准备;如果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那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练好。一般情况下,在音乐会开演之前我都需要不停地弹琴.不过有时总是会出现这样一种感觉:某一首谐谑曲我还没有彻底重温几遍,而今天必须在音乐会上演奏……有时根本不可能有重温作品的时间,因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干扰你,在还种情况卜,你一定会感到紧张,登上舞台时自然会产生上断头台的感觉。
维:也就是说,有时您在音乐会上演奏一些事先没有反复练习的作品?
里:的确有这种情况,有些作品事先未来得及重温,而在音乐会上的演奏也很成功。当然,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最后演奏。
维:一旦遇到某些超技作品,那又该怎么办呢?
里:有些是我早就演奏过的超技作品,这此作品已不需要重温的。当然,最好还是能够静下心来重新练习一下。
维:您在重复练习这些作品时,通常也都是慢速弹奏吗?
里:是的,从整体上讲,最好是慢速弹奏,但是我不总是这样。
维:为什么不总是,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吗?
里:当然不是啦,问题并不在于此。情况有时是还样的,开始弹得很慢,再往下就不由自主地加速弹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