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初级教材一般指的是为钢琴初学者编写的入门书。内容上一般都以钢琴演奏中的初级技术为核心,加上入门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常识,让初学者通过学习教材掌握钢琴的基本技巧和演奏方法。早期的钢琴教材,由于其历史局限性更偏重于纯技巧的训练。上世纪初开始,更多的音乐教育家和教材编写者开始在初级教材中加入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试图让初学者在学习中不仅仅解决钢琴弹奏的技术问题,还能够灌输进更多音乐艺术的整体概念,并根据学习对象的年龄,把教材细分为成人和幼儿两类。成人比较有学习积极性,自控能力、理解能力也强于幼儿,但练琴时间不多,教材的编写一般以实用、上手快为出发点;幼儿教材则相对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进度较慢,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材。
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在系列钢琴启蒙教材 《 我和我的钢琴课 》 的序言中谈到:“钢琴的入门教程和初级教程最能说明编著者的教学理念,因为在初级教程中体现着作者经过周密思考和安排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一种对待艺术的态度、一种技术训练的方法和一种对待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初学者的不同教学方法。”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初学教材实际上就是时代品位和观点的产物。但是在我国百多年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虽然先后引进了很多钢琴启蒙教材,但是编撰于 19 世纪初浪漫派发端之时,德国古典乐派兴盛之期的 《 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 和美国钢琴教育家约翰 · 汤普森于上世纪 30 年代中编创的 《 汤普森钢琴教程 》 却一直是最畅销的钢琴初级教材。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引进了。些新的启蒙教材。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初级钢琴教学几乎还是由拜厄、汤普森几套教材一统天下。为什么呢?
笔者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当年参与引进汤普森系列教材的老编辑闲聊中了解到,当时选择引进哪套教材是经过慎重选择和考虑的。大家当时一致认为汤普森教材在教学上作了长期、系统的安排和计划,训练思路明确,进度快陵比较统一。在教材的乐曲风格方面,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改编曲的形式但风格从巴罗克到现代派的作品无所不包。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逐步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好和后面的中级教材的衔接也做得不差。与当时外方推荐的其他在美国市场占有更高份额的教材相比,这套书的进度较快,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易被教师家长接受。
为什么钢琴初级教材数十年如一日呢?笔者个人以为,老师作为教材推介使用者,对于这种多年来几套教材一统江山的局面负有较多责任。教师的音乐趣味和对音乐的态度在选择时起着非常大的主导作用。由于初学的孩子年纪普遍较小,上课哄孩子花的精力往往远胜于正式的教学时间,所以基本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教材,比如自己小时候学什么书,就给自己的学生教什么。长期使用一套教材的熟悉程度肯定会远胜于同时使用几套教材,这样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出版社作为教材提供者在引进新教材的时候市场调研不够,很多出版者对于市场营销几乎一窍不通,新书出来,直接扔给经销商,发行量“靠天收”。很多很好的教材被冷落在书店和库房的角落。想换教材的老师往往因为得不到新教材的出版信息,加上获乏相对的教材运用介绍与辅导,打消念头,而且想用新教材就意味一个相对长时间教学试验,教学质量必然不能保证。但教学质量和经济收入却又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导致的连锁反应,哪个老师还敢换?新书积压,出版者泊赔钱,更不敢继续引进作为长销书经营。出书的第一个考虑就是少印少赔钱。所以很多教材都是昙花一现,即使试验下来想继续使用的老师,也买不着书了。
现在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钢琴消费市场是中国,国际乐坛也不断有中国新星闪现。很多在国外教授钢琴的华人教授,一般都只收改革开放以后出国家长的下一代,因为只有这些家长才会把学琴当大事情来抓。对于外国人来说,钢琴并不像国内家长眼中的那样,和很多东西挂钩,对于他们,钢琴只是一种兴趣。愿意学就去上几节课,不爱学就不学。笔者第一次教一对外国男孩学琴,由于看惯了中国孩子的认真刻苦,尽管事先已经把要求降低到了心理所能承受的底线,但一个月后还是忍不住和孩子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建议她坐在钢琴边上督促孩子练琴,不然参加皇家音乐学院考级肯定会没有任何希望,但是家长当时的第一反应让从小生长在中国式学习氛围中的我大跌眼镜,她居然对我说“这是他们的事情,为什么要我去管? ! ”当我试图解释在中国孩子们都是如何学琴,并且如何重视考级的时候,她吓坏了 · · … 最后我们达成的协议就是,孩子在练琴的时候,她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后来在和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以及他们家庭的不断接触中,我彻底认识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同艺术培养相较西方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锻炼身体,获得健康的体魄,更加关心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偷快。对于国内孩子家长辞去工作全力督导孩子学习,去考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外国人眼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由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国内大行其道的是各种练习曲,新书推介上首要宣传的也是学习了这本练习曲以后能够如何快速的掌握技巧,教师根据家长的要求为考级、比赛、考学等目标选定教材。中国孩子学琴,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为了升学能去好学校,多一个特长能够加分,更加容易挤进名校之门。有的是为了与亲友,邻居家里互相攀比。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对东西方孩子多有接触。西方孩子学琴很不刻苦,但是对于音乐的表达,对于音乐的热爱绝对胜过中国孩子。很多中国孩子拿到了 10 级证书,手指跑得飞快,对于音乐丝毫不懂,完全是照猫画虎操练出来的。在国外,钢琴初级教材无论在内容和装帧上面都挖空心思吸引眼球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买了书去老师家上课,而不是重点宣传介绍用了我的书你会迅速弹得又决又响。
笔者在教学中常遇到很多钢琴学生在开始不久就放弃了钢琴的学习,和启蒙教材过于单调乏味不无关系。希望广大和我一样的基层钢琴教师们多用一点不同的启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使用不同的教材对于我们的教学生活也是一种调剂和改善,常年听一套启蒙教材对于我们钢琴教师也是一种“毒害”嘛!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钢琴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西方初级启蒙教材的丰富多样并且不断创新,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兴趣为本,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然,我们选材必须适合我国的国情,私下争取尽快和平演变。如果有可能交叉使用的话就尽量取长补短。但是由于我国考级,考学的强烈指导性,以及卓有成效的“技术养成之路”已经根深蒂固。家长老师都更加注意考试式的直接学习。根本没有多余的心隋去享受欧美现代钢琴教学中的快乐音乐,只是向着考试证书的道路狂奔。什么时候孩子才能不为了考级,不为了供家长们攀比而学习;不是为了将来万一成绩不好,留一条艺术院校的后路而学习;而是只是为了将来在家里玩玩音乐,享受演奏带来的快乐而学习演奏乐器之时,这些最新的欧美钢琴教材可能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目前钢琴学习如果丧失了以上的哪些指向险,可能大多数人就会放弃钢琴的学习,因为“没用”了。因此在我们在讨论教材的同时,可能更需要先检讨不我们的功利心态! (文 江燕)
·巴赫初、拜厄、哈农练指法、车尔尼精讲视频
·小汤、大汤、巴斯蒂安精讲视频课件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流行钢琴曲集精讲视频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精讲视频课件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考级精讲视频课件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精讲视频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