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物形象及音乐设计
音乐剧《桂林故事》音乐的民族性,是《桂林故事》的一大特色。在音乐剧《桂林故事》中,大量的采用了壮族大歌的音乐旋律作为素材,仍然坚持民族与时尚的结合,作为桂林特有的音乐符号——“刘三姐”等音乐元素蕴涵其中。其中以《妹等哥掀红盖头》的旋律为主,许多的旋律和唱段都由此派生出来,具有浓郁的广西本土色彩和民歌元素。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所以在音乐设计上,《桂林故事》的曲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音协主席,国家一级作曲,著名作曲家傅磬老师作了许多精心的构思,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把人物的性格、内心的心理活动充分的体现在音乐唱段中。他以剧情为中心,充分把握剧本的内涵和主题,根据剧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性格来创作,将所有这些通过音符表现出来,音乐和剧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剧作的主题通过音乐得以顺畅的表达:音乐设计的成败、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部音乐剧的成功与否。
在这部剧中,一共有四位主要演员;耕野,满妹(阿婆),毛仔,多多,有四位配角:桂生、老歪,和一对韩国夫妇:赫男,顺子;以及数十名群众演员分别扮演西街的群众乡亲,外地游客,多多的手下等等。
音乐剧是以戏剧作为本体的,而音乐则是音乐剧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表现手段之一。在音乐剧中,音乐作为抽象的艺术对戏剧这一具象艺术起到了高度概括和凝炼升华的作用,如果从戏剧本体的角度去看,音乐是戏剧的一部分,是另外一种戏剧语言。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音乐在剧中的最高任务或者说是最重要的目的则是表现戏剧,用音乐独特的手段和魅力去扩展戏剧空间的另一个纬度。因此,我们评判一部音乐剧中的音乐成功与否并不仅仅是取决于剧中有几首旋律优美、通俗易懂的歌曲,而是要看它是否能与戏剧进行默契的配合,是否能完成它的最高任务。毫无疑问,音乐定义了音乐剧的存在,是音乐剧的灵魂。作为支撑音乐剧的三大要素之首,音乐的地位和作用无可取代。一部剧作可以没有舞蹈,戏剧可以弱化,但如果没有统领全剧的音乐,那么音乐剧也就不称之为音乐剧,而是话剧了。因此,在一部音乐剧中,音乐设计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傅磬老师给《桂林故事》谱曲,为了能创作出一个经典的作品,他花了9个月时间用来准备和创作,其中光准备的工作就用了4个月。全剧包括了26首歌,傅磬深谙音乐剧的“灵魂”:一部音乐剧是靠音乐贯穿始终的,音乐不应是剧情的陪衬。他为此殚精竭虑,运用深厚的艺术功底,根据剧情的依次递展和跌宕起伏,在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和时尚性等元素,使观众在《桂林故事》递次的讲述中,得到了一次次悦耳动听的感官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