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关键是知识的给予和思考的引导。上课提前有所安排,是积极思考的结果,但如果过于定式化,而导致效果并不如期望的那般理想。如果学生一旦有什么课时变化或其本身的其它问题,提前的课程安排便会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才有了钢琴教学所一贯推崇的因材施教,因“才”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
每节课一个很明确的训练目地可以吗?预先定好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根据学生回课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上课可能会更好。同时我们也要明确:上课不是训练场,训练应该由学生在练琴时完成。另外,音乐所涉及的问题是非常全面的,在一节课中挑选本节课较为突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或许在知识触及面以及进度上会有提高。另外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逐句地示范讲解乐曲,有这个能力是很好的,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警惕由此而使学生产生依赖性的可能。并且上课的时间或许也不允许老师只注重于一首曲子的某一段落。
艺术的追求,其中包括钢琴教学的追求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与自己作“搏斗”,即如何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和习惯,发挥想象力,以不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引导指导学生。只要能使学生简便易行的明白和掌握,都是好方法。当然,上述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规范的、较高品位的音乐认识基础上。
补充一点,有家长资讯可不可以两周才回一次课。我们认为钢琴课一周一次是最理想的。两周一次,如果产生问题,那就意味着学生的问题已经“巩固”了两周;而要看到问题的解决,那就是一个月后了。如果因为其他客观原因而不得不两周一课,就另当别论了。上课毕竟一周也就一节课,平时的练习总不可能让老师陪着练琴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关键还是要把上课内容牢记和消化,并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巩固和完善。而且上课内容在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以前的上课内容也要不断提醒自己,并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