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小提琴 > 教学空间 > 【音乐畅谈】与外国专家对话中国小提琴教学(二)

【音乐畅谈】与外国专家对话中国小提琴教学(二)

分享到 |
日期:2009-6-18  来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编辑:张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            第三套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教程(主讲 苏雅菁)   布尔哈德·戈德霍夫:德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立大学,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古利和金戈尔德,曾先后担任德国斯特拉斯堡、汉诺弗、多圣多夫等交响乐团的首席,并经常以独奏家身份在欧洲,俄罗斯,亚洲及美国等地演出,曾任法国土鲁斯音乐学院教授,法国皇家旦尼希音乐节音乐总监,加拿大维多利亚音乐学院聘他为杰出小提琴教授及该院弦乐系主任。他录制的唱片如维尔当小品,莫扎特奏鸣曲等获优秀唱片奖。去年初他曾来中国讲学,立即喜欢上了中国和聪明勤奋的中国小提琴学生。他认为这个世纪世界小提琴的希望可能就会在亚洲,而亚洲最有希望的是中国。于是他果断地辞掉了他在加拿大的工作,于2002年6月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任期为四年。   2002年圣诞的前夜,记者在丁芷诺教

  记:您喜欢中国的学生吗?

  戈:当然。我来中国6个多月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中国的小提琴教育完全可以变成世界级的。这里的人更加开放,特别是大家都很想学,家长也都很支持,很重视(在西方,家长基本是不管孩子这方面的事)。在这一点上,他们比西方民族国家的孩子更想学。这都是很有利的。在中国我去的地方还不多,主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去年在雁荡山接触的一些学生,他们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这就让我有一种愿意向他们传授的冲动,我和他们之间的教学关系是双方都非常主动,这是很好的教学关系呀!虽然我们在对音乐、技术的观念上会有一些差异,但他们非常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所以我一直都很愉快!

  丁插言:我曾经告诉他,有的学生从小学拉琴,可到15、16岁就不太爱拉琴了。

  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老师的责任。如果一个孩子琴拉得已经不错了,仍然没有对音乐的兴趣,那老师应该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一个好的老师应该会在技术的训练和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容忍自己把学生练得痛苦无比。要学会随时关照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技术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润滑剂。一个学生有了更深的感受,更高的表现欲,那么他就需要更好的技术,这是不矛盾的,如果对一个13、14岁的小孩子80%练技术,20%学音乐,试想一个孩子独自站在窗边,一边按老师要求完成着规定要完成的练习曲目,一边看着楼下他的同伴在踢球。你想想看,这能有什么意义呢?即使把手指练得再灵活,弓子拉得再直,他心里想的还是那同伴的球。这能练出什么意义?况且这种练法也练不出好的技术来,好的老师应该善于用音乐来喂养他的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成长,好的老师应该让中等的学生充满自信,并和他们一起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把他们引领到更高的境界。

  记:作为教师,您是否对学生有所选择呢?或者说,您更喜欢教什么样的学生?

  戈:我更在乎那些所谓有问题的学生。我更喜欢那些有潜质的学生。不怕有问题,就怕对自己现状没有改变的要求。也许他们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我并不非常在乎那些已经有很高才能的人,因为他们的才能已经在那里了,我对他们的意义就不大了。

  记: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已经有非常久的历史了,也有许多大师、前辈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有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作品和版本。那么,您能接受现代人或者您的学生,不遵从已经成熟了的技术或方法而在演奏技术、技巧上独辟蹊径吗?

  戈:如果是商品,这个问题还比较简单。你想,今天的中国人会都买15年以前老式的计算机和手机吗?我想大家都不愿意,总归都要去买最新的。小提琴的演奏技术,虽不能与之等同,但求新的心态是一样的。如卡尔弗莱什的音阶指法已经有十几年了,还是不断有人在做新的尝试。小提琴的教学,不一定死守着过去的教程、教法,当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更新鲜的东西。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我们应该用最新的、最好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卡尔弗莱什的助手罗斯塔尔在他之后又将原来的音阶重新出版,加上了他编订的指法,这就比较好。在中国学生教材陈旧,也是个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进步。

  记:我在采访中常听说,小提琴技术太难。基础入门阶段太长,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方法训练。也常听一些学生抱怨,特别是一换老师就被要求改方法。这个过程很痛苦。您认为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拉吗?

  戈:这要看是有什么样才能的学生。当然也要在已经掌握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我的老师就一直对我说,怎么好听就怎么拉,不要总是遵从某位老师的办法。他就告诉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所变化,能体现最好听的音乐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在国际比赛中,只有好的技术没有好的音乐也是拿不到好成绩的。在音乐上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即使在技术上有些疏漏,往往评委也是能够宽容的。业余的学生更没有必要遵从某种固定的方法在这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关键是能不能用小提琴去表现音乐和情感。中国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的眼光很有限。他们有时看不到好的东西。这当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我看到过许多学生的谱子,版本已经很老,很差,印刷也非常糟糕,而且常有一些不该有的差错。这个问题很重要。当老师的应该想办法让你的学生起码得到一个正确的版本。否则,他再刻苦练习也是白费劲啊。我现在在上音也常遇到这样的事,很麻烦。没办法,有时也只好让我的学生来拷贝我的谱子(尽管在国外是不允许私自拷贝别人的乐谱的,我这样做其实是不太守规矩的。)可是当我面对学生,拿着的都是很旧,有许多错误的谱子,我怎么办呢?在中国,小提琴的谱子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不知怎么样能改变这种情况。

  记:小提琴训练是长期的训练,往往是从儿时进行的,技术性很强的培训过程,如果错过了最好的生理发育期,再去培养他们是不是就会耽误他们呢?延误他们才能的发挥。

  戈:从某个角度讲可能会是这样,但我不主张因此就强迫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确实当孩子小的时候,他可能具备多种天赋,能否在这方面成才,要靠大人的发现和培养。我觉得,如果不是特别的天才,就没有必要太早的对他们进行过分的专业训练。如果老师只是考虑自己赚钱。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多么多么地有才华,其实他就是让你多来上课,他多赚钱。这样是很不好的。

  记:对于一个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最该重视的是什么?

  戈:正确地估价自己。有时这种悲剧操纵在媒体的手中,也有时就是因为自己。30年前,我做学生时在美国看过一个大提琴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据说,开始她的音乐会只卖了20多张票。后来她就买了件近乎裸体的衣服上台,结果有2000多人来。但这就不是来看音乐艺术了。我想,音乐家怎么能这样?她心里也应该知道,来的那些人不是来听她的演奏的。

  记:您能不能对中国的家长讲点什么?

  戈:学生有才能,家长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期望,千万不要给孩子再多的压力。我感到中国的学生中很多都压力很重。我不知怎么才能帮助他们。教育的目的不应是给他们增添压力和痛苦,而是让孩子受到很好的艺术滋养,让他们懂得艺术,会捕捉寻找艺术,会感受和享受艺术。有些父母搞混乱了,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应该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应该告诉那些期望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成名成家的家长,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音乐家可以暴富的。在西方,有些音乐家确实可以赚到很多钱,但还要付很多税呀,他们也要担负社会责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多数音乐家都过着比较平常的生活,在西方世界,富有的阶层决不是音乐家。但是这个社会却离不开音乐。郎朗的成功实在是个特例,我劝中国的家长不要都盲目去效仿。这就像美国当年的淘金,先去的人淘到了,后来就有很多人也去淘,最后就谁也淘不到了。一个孩子12、13岁时,就已经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去向和未来的发展了。

  记:您认为艺术家应该是怎样成长的?

  戈:我在美国学习四年后,回到欧洲时,曾经很有理想。老师说,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去喝这个“酒”,不知道怎样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不会做一个普通的人,你就不可能做一个好的艺术家。你想想看,如果今天你要拉“春天”,但你对春天没有感受,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春天,请问你怎么可能表现好“春天”?古典音乐虽然离我们比较久远了,但他仍然传达和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没有感受是不行的,我们不可能回到当年的社会,也不可能要求中国的孩子生活到古典巴洛克时期,但还是可能通过其它的一些途径去间接地了解和感受。即使是莫扎特跟当代的中国人在情感上也还是有共通的地方,否则他们的音乐就不会流传到今天。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生命。学习艺术其实就是学习一种给予的方法,而不是获得,是通过你的艺术对社会、对人类实施一个给予,绝对不是获得。我也曾为清洁工去演奏,他们非常感动,我也非常满足。音乐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他是不用翻译的,是内心的声音。在欧洲许多牙科治病都用莫扎特的音乐来做背景,我听说,中国也有音乐疗法,这其中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平庸的教师和一个伟大的教师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此。

  记:怎么看待技术与艺术、音乐与感觉的关系?

  戈:这又回到了两者的平衡问题。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应该是非常聪明地帮助他的学生解决他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建议他,引导他,在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下,逐步地解决技术问题,不是你要给予,而是他想得到,聪明的老师一定要寻找到这样一种平衡,靠强迫的训练、靠灌输是培养不出好的艺术家的。好的老师应该会从学生的眼睛中发现一种火花,不要让火花泯灭,而要想办法将他点燃,有时候你可能要采取一些手段,比如给他一些巧克力,给他点糖,和他一起游戏,但你心理一定要清楚,所做的这些是要将他的火花点燃,而不是陪着他打发时光,没有将这个火花点燃,只能说明老师的无能,就像驯马一样,有时要用鞭子抽,有时要给东西吃,你还要跟他有感情交流,但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这匹马驯服。让它膘悍,让他快速,能否膘悍和快速是你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是你去训练的。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作为一个朋友和一个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有一种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赞成上集体课,因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那你就得到了一种可能,和许多的孩子交朋友,从许多的孩子的眼睛中去发现艺术的火花,这是一种机会,我小的时候曾经学吹管乐,我感觉还不错,上第二节课时,老师就对我说,你需要选个更难一点的乐器,于是,我就选择了小提琴,其实老师的这句话对我很重要,他让我有信心,同时又让我有了一种征服欲,因为小提琴难,所以我才学。我想这是老师根据我的特点做出的这种建议,他可能从我的眼睛中发现了某种火花,要不然我可能这辈子不可能会拉小提琴。

  记:我们《小演奏家》非常想为提高全中国的小提琴教学的水平做些推动工作。我们想在适当的时候,邀请部分专家到中小城市去做些师资的培训,或给那些地区的学生讲学。您是否愿意参加?

  戈:这是很好的建议。我非常愿意为中国的小提琴教育事业做点事。哪怕就像你们过去的长征一样。我们可以汇聚几个教授,每年安排一些时间到那些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讲学。让那里的小孩子们听到真正的小提琴现场演奏的好的声音,而不是在电视里或在广播里听到的。我还可能带去一些好版本的教材和录音,交换一种教育感觉。我们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新鲜的东西,同时给予他们一些正确的技术,好的艺术。《小演奏家》愿意做这样的事,太好了。如果中国有哪些地方的老师们需要我去帮他们做些事,我非常愿意拉上丁教授和我一同前往。我不要任何费用,我想我还会给那些地方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带去一些礼物,比如一些乐谱,一些乐器的零件。我想我不只是给他们传授技术,还要传授我的这些观点,让他们爱音乐,让他们会感受音乐,让他们在音乐中学习技术,在技术中表现音乐,我们也要争夺人才。如果许多都市里的孩子,我们不让他们去学习古典音乐,他们可能就会去搞摇滚了。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铃木小提琴同步视频教

主  讲:苏雅菁

立即试听

铃木小提琴同步视频教

主  讲:苏雅菁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AmberQuartet琥珀四重奏系列音乐会视频实
  • 苏雅菁小提琴硕士毕业音乐会昨日举行
  • 异彩中华马思聪杯小提琴展演合影下载
  • 异彩中华马思聪杯少儿小提琴展演获奖名单
  • 马思聪杯全国少儿小提琴展演闭幕
  • 马思聪杯全国少儿小提琴展演图集【五】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上海首个《长江》小提琴家莫扎特弦“温州是迈克尔·国家大剧

教材教辅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39页

isbn:9787103035887

购买价:32元

  •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一—二册)
  • 铃本小提琴教材(第三—四册)

乐器

日木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