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小提琴 > 教学空间 > 【音乐畅谈】与外国专家对话中国小提琴教学(一)

【音乐畅谈】与外国专家对话中国小提琴教学(一)

分享到 |
日期:2009-6-18  来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编辑:张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            第三套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教程(主讲 苏雅菁)   布尔哈德·戈德霍夫:德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立大学,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古利和金戈尔德,曾先后担任德国斯特拉斯堡、汉诺弗、多圣多夫等交响乐团的首席,并经常以独奏家身份在欧洲,俄罗斯,亚洲及美国等地演出,曾任法国土鲁斯音乐学院教授,法国皇家旦尼希音乐节音乐总监,加拿大维多利亚音乐学院聘他为杰出小提琴教授及该院弦乐系主任。他录制的唱片如维尔当小品,莫扎特奏鸣曲等获优秀唱片奖。去年初他曾来中国讲学,立即喜欢上了中国和聪明勤奋的中国小提琴学生。他认为这个世纪世界小提琴的希望可能就会在亚洲,而亚洲最有希望的是中国。于是他果断地辞掉了他在加拿大的工作,于2002年6月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任期为四年。   2002年圣诞的前夜,记者在丁芷诺教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

           第三套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教程(主讲 苏雅菁)

  布尔哈德·戈德霍夫:德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立大学,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古利和金戈尔德,曾先后担任德国斯特拉斯堡、汉诺弗、多圣多夫等交响乐团的首席,并经常以独奏家身份在欧洲,俄罗斯,亚洲及美国等地演出,曾任法国土鲁斯音乐学院教授,法国皇家旦尼希音乐节音乐总监,加拿大维多利亚音乐学院聘他为杰出小提琴教授及该院弦乐系主任。他录制的唱片如维尔当小品,莫扎特奏鸣曲等获优秀唱片奖。去年初他曾来中国讲学,立即喜欢上了中国和聪明勤奋的中国小提琴学生。他认为这个世纪世界小提琴的希望可能就会在亚洲,而亚洲最有希望的是中国。于是他果断地辞掉了他在加拿大的工作,于2002年6月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任期为四年。

  2002年圣诞的前夜,记者在丁芷诺教授的陪同下,冒着沪上淅沥的冬雨拜访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外籍小提琴教授戈德霍夫先生。一见面,没等我在客厅落座,戈德霍夫先生就马上转到卧室拿出两本《小演奏家》,告诉我他知道我们的杂志,虽然他看不懂中文,但在他的学生帮助下,他知道了其中的许多内容。我们的谈话就从《小演奏家》开始。

  戈:我很高兴,能够在中国见到《小演奏家》这样专门面对器乐教育的杂志,我几个月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杂志,是学生告诉我的,我觉得内容很丰富。

  记:我也很高兴能在您这里见到我们的杂志。我们主要是面对中国业余器乐教育的刊物。很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英文版,这一定会给您的阅读带来不便。

  戈:当然,能有英文会更好。但现在我可以让我的学生翻译给我,凡是我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告诉我的。

  记:谢谢!还希望您能多关心我们的杂志,这也是关心我们中国的业余小提琴“教育”事业。

  戈:不客气。首先我想纠正一个概念。我和我的工作其实面对的都是同一个群体,就是学习音乐的青少年们。他们当中有的可能进入音乐学院学习,有的可能通过其他的什么途径学习,在教学的进度和安排上可能会有些差别,但就其他方面,特别是对音乐的认识和对音乐素质的培养上,不应该有什么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觉得,你的杂志上的内容对于专业的学生和业余的学生都会有益的。特别是对于家长和教师,还有学生自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他们有关的内容,这很好。不要过于强调专业和业余。音乐就是音乐,教育就是教育,它们和具体演奏技术不是一回事。

  记:您来中国任教已经半年多了,能否谈谈您对中国的小提琴教学的印象。

  戈:举个例子吧。我有个15岁的学生,要拉考试曲目和音阶、双音,在技术上讲,他已经很完善了。但到今天还不能拉大的协奏曲,这实在是个遗憾。如果一个学生拉音阶很完美,但缺少音乐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拉琴,他不会利用他拉的音乐说话。如果每天只练音阶,是否就能保证以后他在演奏中就没困难吗?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龄的外国小提琴教师。我敢站在这里大胆地说:“不行!”齐默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世界一流)。我看他的技术已经是很完美的,我曾经问他,你是否每天拉音阶?他说:我的老师金戈尔德告诉我技巧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不是音乐通过技巧来表现。我看到中国的学生,他们几乎技术能力都非常强,可以说很多都是世界一流的。从我来中国的几个月给我的感受看,我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印象。我从没有觉得中国学生在技术上有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左手,没有什么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去年在雁荡山夏令营我也见到了许多你说的业余学小提琴的孩子,他们给我的印象都比较好。在技术上距他们应达到的程度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两手一摊,双肩一耸)。

  记:有什么问题呢?

  戈:不应是学生的问题,或者说也不应完全是老师的责任。可能是与中国的整个教育模式教学观念或者教育制度有关。大多数教师教的都是技术,学生学的也都是技术,把学习小提琴只当成简单的技术传授。这可能和社会给他们提供的环境有关,学生们学得很刻苦,老师们教得也很辛苦。我一直觉得中国在小提琴教学上缺少点什么?(思考片刻)举个例子,我来中国工作以后,就一直在上海的商店里找。有一天,我在南京路上买到了一本《塞夫契克双音预备练习》。啊,我非常高兴,那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可能就是中国学习小提琴的学生缺少的。我马上买了一本(说着他马上就从屋里拿出来递给我看)。因为我不懂中文,便拿回来给丁芷诺教授看。我问她:“你知道吗?这本教材编得非常好啊!应该推荐给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她笑了,她告诉我这就是她编的。是她在前几年编的。她说她就是根据中国学生的需求,专门为他们编的。可是,销售不是太好。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刚才说的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问题。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教材对他们的用处。这很遗憾。

  记:您认为,教师不必要在技术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吗?

  戈:不!教师当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术训练,但决不能只教技术。我也曾经问过自己用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如果一个演奏家是在舞台上去创造音乐,也可能在技术上会有些失误,反之,如果他的技术非常严谨,可能就对音乐的表现有所损失,因为他的注意力可能更多的是在技术上了。那么哪个更重要呢?我认为,我们大多数教师传授小提琴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表现音乐的演奏家,而不是只能去比赛的获奖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更注重让学生们掌握些什么呢?你说,如果你在北京听一场音乐会,你会把你的经历放在观察一个演奏者的技术上,还是放在感受他演奏的音乐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演奏家要有非常好的演奏技巧,特别是要技术娴熟又可以音乐完美。但这样的演奏家太少了。我认为,音乐应该是第一位的。不要让人感到技术只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技术是包含在你所表现的音乐之中的,同时他又是烘托你所要表现的音乐的,是为音乐服务的。一个好的演奏家他所表现的音乐应该有他自己的性格。应该有他的灵魂,而这些东西只靠练技术是很难获得的。

  戈的夫人插言:一个好的艺术家,无论是演奏家还是舞蹈家(其夫人是个芭蕾舞教员),都应该做到当你向你的观众(听众)展示你的艺术的时候,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让人不要感觉到技术的痕迹,而因为你的艺术而沉醉,所激动。如果人家的注意力都已经转移到你的技术上了,并不一定说明你就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戈:我来中国后一直都很激动。这里有许多接受能力非常快,又非常刻苦认真的学生,我所要做的主要是改变他们对艺术的态度,让他们学会感受艺术,表现艺术。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一天到晚地都在讲艺术,讲艺术的感受,讲艺术的表现,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音乐是怎样表现的,通过哪些技术可以表现什么样的情感,而不是为练技术而练技术,长此以往,而不是几秒钟,几分钟,而是每天每月常年,这样下来,学生会是什么反映?

  记:有些人认为中国学生生活在东方的社会,不太适合学习西方的小提琴,可能会在理解和表现上出现差异,因为那不是我们民族的东西。

  戈:不不不,不该这样讲。亚洲学生一定可以学好小提琴。在亚洲,很多人都认为教育很重要,特别是韩国,他们的家长都非常肯为孩子在教育上投资,他们的学生压力也很大。我也教过韩国人,韩国人也很有才能,但韩国学生比较刻板。如果让学生改变一种已经养成的习惯动作,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在韩国,他们会反复地问老师,别人是怎么说的;在中国,学生就比较大胆。他们很愿意接受新的尝试,他们也愿意改变。这都是很好的地方。中国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这种情况(指类似韩国的情况),但更多的学生艺术气质要更浓一点,艺术感受要更敏感一些。西方的自由学习方式和东方的严格训练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小孩子刚懂事时,就会表现出(对音乐)要与不要,家长只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即可。另外,中国学生接受音乐非常快,他们非常有天赋。中国孩子在学习小提琴时一般都很严肃,比较专业,也很谦虚。这与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关(东方要学就得好好学,而西方可能只是学着玩);也可能是与整个社会氛围有关;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使得许多小孩子都非常想学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受教育的。从这点看,我很欣赏中国的学生。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往往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他们感受艺术的能力。这和学习什么样乐器是两码事。中国学生非常善于集中、总结,这点非常好。他们很聪明又很刻苦。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铃木小提琴同步视频教

主  讲:苏雅菁

立即试听

铃木小提琴同步视频教

主  讲:苏雅菁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AmberQuartet琥珀四重奏系列音乐会视频实
  • 苏雅菁小提琴硕士毕业音乐会昨日举行
  • 异彩中华马思聪杯小提琴展演合影下载
  • 异彩中华马思聪杯少儿小提琴展演获奖名单
  • 马思聪杯全国少儿小提琴展演闭幕
  • 马思聪杯全国少儿小提琴展演图集【五】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上海首个《长江》小提琴家莫扎特弦“温州是迈克尔·国家大剧

教材教辅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39页

isbn:9787103035887

购买价:32元

  •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一—二册)
  • 铃本小提琴教材(第三—四册)

乐器

日木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