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在此之前,须先了解钢琴的速度概念:一般拍子机调整的数字便是分钟打多少次.粗略分的话,40~80为慢版,80~120为中版,120以上为快版.
一些曲谱在其快奏的部份会用上16分甚至32分音符.乘上拍子机的速度,就是每秒弹8~16个音甚至更快.这种速度即对打字100wpm以上的专业的输入员来说还是难以想象的.
速度瓶颈:这种速度是如何达到的呢?首先我们须明白,手弹奏速度的瓶颈在哪,才能分办可能或不可能.
两个音符可以快到一起发声,时差便是0:没有一个速度是比时差0更快.将弹奏的动作简化到最后,就是只弹乐谱上的两个音符(例如C-G).试着用两只手指同时弹这两个音符,再渐渐改为先后地奏出C-G.你会惊觉自己弹奏两个音符原来是可以如此快的.
两个手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速度瓶颈:承上文,只要稍为调整两只手指的高低,再一起下降.这便能做到从0开始去慢慢增加两个音符之间的时差.只要你手指够灵活,你可以精致地将时差缩少为1/10秒,甚至是1/20秒.远远高于最初提及的高速要求.当你能够高速地弹奏C->G时,便要慢慢控制弹奏C的手指在G响起之前要升高,两个音便不会重迭.这两项都能控制到的话,便再没有瓶颈了.
真正的瓶颈:当两个音符为同一个音阶时,通常便是用同一个手指去弹奏了.一个手指单独地奏一个音符,动作是降->升->降这三个方向相抵的动作,于是便不可能像上文一样无限快地弹奏了.未练习过的话,可能连续弹八分音符都有困难(即清脆地每秒弹4次).这个瓶颈,掌握了后可以针对性地练习,便可解决.
另一个瓶颈,便是音符跨度超越了手掌范围,须要移掌或跳移才能弹到的两个音符.这时,瓶颈便在于移掌或跳移的熟练度了.
至于对乐谱的记忆,则不列作瓶颈.因为一般人记忆了的琴谱,绝对可在脑海中比原曲高速很多倍地播放.
既然弄清楚瓶颈,速度问题亦可针对性地解决了.
1.缓慢弹奏时可以弹到,快起来却错误连篇,越弹越糟:
这未必与动作上的瓶颈有关,有时是自己根本还没记好谱,以到手在弹奏时,脑部来不及传递下一步的指令,手指便好像打结一样了.快奏时的错误,也会无分贵贱的被记录在神经系统.当你再弹奏时,这些快奏时的错误便会一直出现,甚至越来越根深蒂固,越弹越糟,越练越差.
解决的做法是先分开双手各自练习,在简化了的单手谱中确认自己能做到高速的动作,同时让脑袋习惯在弹奏前便先播放下一乐句.最后合在一起缓慢地弹奏.当你正确地弹奏过以后,动作会自动被身体记录下来,熟练后便能自由地加速了.重点是要重复正确的动作,而不是将快速的错误记录下来.
2.依着琴谱调了拍子机,却一直跟不上:
拍子机的意义在于让你感觉这首曲子大约要用什么节奏,而非用来一步一脚印的练习.就像高速公路标示的速度,只用于表达该路段的适当速度,而非要你全程维持70kmh.即使乐谱有标速度,你仍可视情况在不同乐段加快,减慢,变速,以利于表达乐曲.事实上,乐谱本来便只有粗略地标示快/中/慢版.
此外,人身体有内在的节奏.最明显的是约每分钟72次的心跳.所以考试的学生都倾向越弹越快,因为他们心里越焦急心跳便越快,快到误导了演奏,反而令自己忘了如何表达乐曲了.还有每人的手都有不同的习惯,有其最适当的预设速度.不是一个外在拍子机能轻易配合到的.
这也是一个要点,说明为何自己弹乐曲是比别人弹的动听.因为自己弹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节奏.过度崇拜拍子机的话,便将你得来不易的自由和享受都剥削了.
3.左右手速度不同:
左右手是两段不同的记忆.在他们各自练习好后,脑袋做管理者的角色将两边的动作协调好而已.如果速度不同,有两个可能:
一就是左手技术追不上右手,本身便未练到达标的速度.而我们已知道瓶颈在哪,只要针对左手的瓶颈练习便好.
二就是协调工作未做好.若太快不容易协调的话,便将速度放慢让双手准确地配合.这个配合熟习了后,要加速便不是难事.
4.练习很久也无进展
有些教程会用高速的练习曲来训练手指,要求学生遇到困难时便回到练习曲去训练"基本功”.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拳击手每天都对着沙包锻练,保持最佳状态一样.
基本功有助于让人维持一定程度的水平.可是----
基本功过了某水平后,便变得多余了.就速度来说,我们知道瓶颈在于单音连弹,移掌及跳移.当超过一个基本水平后便再练也提升不了速度,必须针对想练的曲目和乐段仔细地练才能再有效果;情况就像学习驾驶一样.想要进步不可以只练习转波扭軚或简单地在学校跑圈,必须针对考试路线练习每一个细节,甚至重复地跑同一个弯角才能提升改善问题.否则只是浪费汽油和时间而已.
具体点说:如果弹肖邦夜曲有困难,便应该将夜曲困难那段抽出来弹.而不是期望转身弹100次哈农回来,突然便会弹懂夜曲.
5.热身不足,无法表现原有速度
一些正规课程下的学生,每次上课前都有一段热身时间,于是便习惯了在充分热身下演奏.遇到没准备时便措手不及,无法加速或错漏百出.
事实上,一些情况也不容许热身.总不成在某个聚会被人邀请弹一曲,你一坐下来便是10分钟的练习曲.这有两个办法:
a另类热身:当你遇上突发的邀请而有时间的话,可在没琴的情况下先偷偷热身.例如用温水浸泡双手,或背负双手作手指运动,让你在坐到琴之前便达到热身状态.
b这是磨练自己的硬件.每次弹琴前不要刻意地热身,反而一坐下便用冷手弹奏一些稍有难度的曲目.让手指习惯在未热身的状态下演奏.这在寒冷的冬天尤为有效,甚至可稍为泡冷水让手指回到未热身状态(不是僵硬),延长练习时间.大前题是不让自己受伤便好.
虽然看起来很不人道.但想到收获--可以随时随时坐下便演奏,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6.速度跟上,但听起来杂乱无章
没有数清节奏,很可能就会让你快不起来.即使速度追得到,没掌握节奏的话也会让乐曲杂乱而不动听.
音乐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每个音符有长短,高低,轻重,快慢,连奏/断奏,和弦和踏版等复杂的成份(这还只是独奏!).当手指能跟上乐谱的速度敲响应弹的键后,便要更仔细地分析乐谱的结构.抓住感觉是过份抽像的说法.简单来说包括乐曲的节奏,刻意地将一些音符加重,将一些和弦弹足,适时地收放踏板,在高潮的地方加快加强,在结尾的地方减慢放轻等等.
通常,做任何的修改工作,最好都是放慢来练.演奏会那些高速的动作,用来表演或是测试效果时偶一为之还好,除此以外快奏有害无益.
这是较高阶的问题,除了一位好老师外,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到网上多听别人弹奏这首曲目,或自己多加想象力试试不同的效果,将乐曲修饰到最完美.这个过程虽说是练习,却应该是娱人娱己而非常令人满足的.
7.手指越练越硬,快不起来
一些情况并不是曲谱难,而是被错误的手形所累.双手被压力封锁住了,就像穿着西服领带去跑步,缚手缚脚的.
想要快速,便要用最少的力量去完成动作,不要制造任何多余的紧张和压力.详见手型一,二.
8.练习速度
前文提及过慢练有助准确地重复练习.将难以弹奏的音句一字一顿地弹出,正是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的魔法.
除此以外,当贯通全曲后,以不同的速度快奏及慢奏,将有助巩固对乐曲的记忆.
另外,每次练习完毕或休息前的最后一次练习,最好都正确而缓慢地进行,可保获得最大的练习效果.
9.演奏速度
演奏时,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气氛,观众的情绪等,去决定弹奏的速度.不要太过依赖自己的内在节奏.
听众不会有演奏者的紧张;也未必如演奏者般熟悉曲目.所以稍为慢一点的演奏一般较能取悦听众.
激情的演奏后,最好能在后台缓慢地练习一次,以免自己记住快速弹奏那种不稳定感.
正确地了解速度有助于善用不同速度带来的好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成为一个能驾驭速度的人。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教程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