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要学会观摩.不少学钢琴的孩子都存在一个毛病:弹奏出来的音乐听上去冷冰冰的,没有一点韵味。不管弹什么洋的土的,除了旋律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全一样:味同嚼蜡。甚至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在汇报演出时,偶尔也会由此情况发生。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认为这里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平时很少进行钢琴的演奏观摩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所指的观摩活动包括:名家的音乐会,教师的示范演奏,同水平演奏者的相互演奏,及欣赏一些名家演奏的CD,VCD和DVD。当然光欣赏还不够,还要找出自己的差距,去模仿,去改进。对于初级和中级演奏者来说,模仿是极其必要的。一个人由不会到会必然经历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这不仅局限在学乐器,学外语,学绘画,不管学什么都是大同小异)。现在时代发展了,几乎所有的钢琴作品都能买到CD盘,磁带,有些还有录像带,VCD,DVD,而且在大城市总会有定期的钢琴音乐会,北京,上海,广州还时不时有大师的光临。这都为学琴者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如果你想提高演奏水平就要抓住这些机会,多听多看名家的演奏,无论是现场,是电视还是CD随身听。当你真正被名家的演奏折服,你会不由自主的去琴上模仿一把,把自己当成大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演绎起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当一个乐句弹不好时,想一想刚才音乐会上的大师怎么弹的,刚才CD机里的钢琴家是怎么诠释的,尽力去模仿,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满意为止。这里举一个例子:
我买了不少CD和DVD,平时经常欣赏模仿,肖邦的夜曲就有几种版本包括DVD,一手曲子听过几个版本,找到自己欣赏的一个,或是把几个版本的精华汇总进行模仿演奏,会使你的练琴效率事半功倍。再如我弹莫扎特的第23钢琴协奏曲有几句总是过不了关,听了Horowitz演奏的CD就茅塞顿开,后来有幸购得他的DVD演奏版,就更是使我收获甚大了,不但可以听声还可以欣赏大师的演奏动作,有几句的手形我就是找搬大师的,使我的演奏有增色不少。我在这里不是说是名家就一定值得模仿,而是你在观摩的过程中会有所启发,发现自己与其的差距所在。为什么某一句大师就能演奏的很顺,很有韵味,而我却不行,原因何在呢?观摩的次数越多,提出这样问题的机会就越多,你的演奏水平就会提高的越快。
所以弹琴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摩,多学习名师名家的演奏,自己多加模仿,改进,练琴的效率就会提高,练琴的质量就会加强。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教程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