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放大后的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模形--------簧片,它是靠中间象鸟的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震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这个音所须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的很恰当, 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的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出现高音区失声,低音区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区发抖发沙等等所出现这些现象,排除乐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力度上的问题,请大家参照下图坐标来掌握每个音气息力度的分配
低音3.的练习
有一首歌曲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曲 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演奏范围就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的演奏下来.低音3.是葫芦丝、巴乌上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样,即关闭所有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丰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音3.作音头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单独演奏很容易,但如果练习低音3.和其他音的转换,要做到非常熟练,得花一定的功夫和时间来练习,如果同学们能完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第27页的练习三,那么低音3.到其它音的转换可基本过关。特别是倒数1、2、3小节的练习,注:以上所讲低音3.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当全按作1时这里所讲的低音3.就是低音6.,大家记住这个低音和筒音的关系的是一个小三度关系,可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