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时间,练习时要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或快或慢,注意加强双手无名指的训练.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的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揉弦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时扇动7.音孔其他的依次类推.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要花一番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的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这样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的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我认为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会出现什么的效果.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 ~ ~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在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淡雅的感觉在中速,慢板的抒情曲中用的特别多,二点的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单吐、双吐、三吐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舌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吹奏乐曲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那就是连音和断音,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我首先讲一下单吐。单吐的练习极为简单,我在前面讲过,音头需用吐音吹奏,而单吐是连续吐奏,每个音都像唱吐那样去演奏.单吐可分为短吐和连吐,短吐一般用顿音符号标记或用T标记,其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舌头动作轻快。慢短吐时嘴唇的配合很关键,否则会咕声不断,严重影响吹奏效果.软吐的演奏则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做到音断意延,舌头的动作点到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来标记.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双吐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到位,开始可单独练习舌头,把T和K的发音连起来练习。在乐器上练习时先慢练,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初学者主要问题是吐轻苦重,当发到苦时会软下来,苦的发音含糊不清,练习时应加强苦的练。在双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头的配合很关键,要求手指要比舌头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于舌头,否则舌头吐出的音不实在,不实在,不准确,特别是在快速双吐演奏中,如果手指和舌头同步或晚于舌头,那整个双吐就乱了,所以无论练习或演奏双吐时我建议大家多分一点注意力在手指上.三吐吹奏方法与双吐相似,只是在双吐的后面或前面在加上一个单吐,就形成三吐的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于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后八分音符。三吐的练习。只要大家掌握好双吐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来,在三吐中也请大家注意手指的配合,同时要注意强弱的处理.双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独奏曲都有,所以只有把双吐、三吐练会练好,我们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