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声乐 > 教学空间 > 声音集中的探讨(五)

声音集中的探讨(五)

分享到 |
日期:2009-7-7  来源:互联网  编辑:张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许多人是忌讳谈声带的,认为声带在歌唱中的运用是不自觉的,是不可操纵的。在实际情况中确实有某些人是这样,是无意识的。      但是,有意识的学习比无意识的学习要掌握的牢固的多,为什么有些人在一段时间把高音唱上去了,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丢失掉了,学生认为是没有了唱高音的感觉。那么,唱高音的感觉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有意识的巩固这种感觉呢?怎样才能不容易丢失这种感觉呢?这就牵涉到具体的方法。       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声带?简单的说就是控制声带的“收紧”的感觉,这种“收紧”的感觉主要用在高声区,这也是换声的秘密所在。在中低声区也要有这种感觉,当然“收紧”的感觉相比高声区要“松弛”的多。声音由低到高的变化,声带上的感觉就是“逐渐逐渐的收紧”,一直到最高声区。谁能把握住了这种“声带逐渐受紧”的变化,谁的高音就唱的容易、自如。我们如果仔细听帕氏的歌唱,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听老帕的高音,我们会听到一种“聚焦感”,尤其是在换声区。当然你的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鉴别能力,初学者可能会感觉不到。这种“聚焦感”就来源于声带的“逐渐受紧”。

    许多人是忌讳谈声带的,认为声带在歌唱中的运用是不自觉的,是不可操纵的。在实际情况中确实有某些人是这样,是无意识的。

     但是,有意识的学习比无意识的学习要掌握的牢固的多,为什么有些人在一段时间把高音唱上去了,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丢失掉了,学生认为是没有了唱高音的感觉。那么,唱高音的感觉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有意识的巩固这种感觉呢?怎样才能不容易丢失这种感觉呢?这就牵涉到具体的方法。

      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声带?简单的说就是控制声带的“收紧”的感觉,这种“收紧”的感觉主要用在高声区,这也是换声的秘密所在。在中低声区也要有这种感觉,当然“收紧”的感觉相比高声区要“松弛”的多。声音由低到高的变化,声带上的感觉就是“逐渐逐渐的收紧”,一直到最高声区。谁能把握住了这种“声带逐渐受紧”的变化,谁的高音就唱的容易、自如。我们如果仔细听帕氏的歌唱,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听老帕的高音,我们会听到一种“聚焦感”,尤其是在换声区。当然你的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鉴别能力,初学者可能会感觉不到。这种“聚焦感”就来源于声带的“逐渐受紧”。当然,喉咙外围是极其松弛的,这就叫互不干扰。

lambauman:我是最不忌諱談聲帶的。雖然說初學者沒有必要知道太多理論,可我的人就是這樣,沒有理論心裏總不踏實,一定要把理論搞懂了才能安心練習。聲音是從聲帶發出的,要有健康的發聲狀態,當然要了解聲帶的發聲功能,在低音時是怎樣的,高音時是怎樣的,什么是頭聲胸聲假聲,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必要的知識。

可是我這人就是感覺不到聲帶。不是我沒試過,而是真的做不到。我可以一口氣拉警報三個八度,由低至高由高至低,聲音是連貫的,但真的感覺不到聲帶在拉緊或放鬆,也感覺不到換聲點。(如果感到緊也只是喉嚨緊,那就是發聲方法錯誤了。至於聲帶緊不緊我可不知道。)即使用氣泡音,也只感覺到氣泡在喉嚨裏冒著,還是感覺不到聲帶的。

我覺得凡是唱歌或是練聲,共要能唱出不同的音調,就是在控制聲帶了,只是直接和間接控制的分別吧了。我個人覺得用間接的方法也能把聲帶控制得很好,而不必直接去想聲帶的。我唱高音時,是從聲音高位置和靠前來保證頭聲(聲帶關閉)的。我就是用這個狀態,在兩三個月內從女聲high C 練上了 double high C(雖然到high E以上就開始緊了,唉,第四換聲區嘛,老師都不准我練了)。

我也試過想直接的控制聲帶的關閉和收緊,把在通俗版置頂的潘乃宪老師的大作下載了來跟著練,結果聲帶沒關閉,喉嚨卻關閉了。(當然那不是潘老師的原意,也不是說潘老師的方法不科學,只是我真的感覺不到也控制不了聲帶,有什么辦法?)有一陣子,我唱歌時聲帶關閉不嚴,非當漏氣,聲音很虛,有人教我用咳嗽前一刻的感覺去關閉聲帶,保持著來唱,結果我一練,喉嚨又關了,嗓子痛了兩天。最後我還是從氣息支持和穩定喉位這兩方面著手,才把漏氣的問題解決的。

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要否定于老師的觀點。能控制的話,當然是控制為好。能把聲帶控制好,高音低音和換聲的問題都解決了。我只是想指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聲帶的。對感覺不到聲帶的人說聲帶鬆弛收緊的感覺,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很容易做成誤區。對這種學生,與其強調聲帶的感覺不如索性不去想聲帶,改由間接的方式來控制,這樣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yushizhi :确实有很多人控制不了声带,我想这就是方法的问题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控制声带的关键是前期“打开喉咙的”的方法是否得当。

传统的声乐技术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传统的某些误区,我只是想说明的是:当喉咙真正打开时,是很容易控制的,为什么我说“喉咙真正打开”。因为好多人不是真正打开,是“假打开”。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软腭的下放”,关于“软腭下放”,有一个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的传统要求是“软腭提起”,这个“下放”与“提起”正好相反,差别就在这一点,恰恰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以后是否能控制声带。

我觉得“喇叭口朝前开”与“喇叭口朝后开”是有巨大差异的,传统的基本是“喇叭口朝后开”,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喇叭口朝前开”的意思是“口腔后部”是缩小的,只有“软腭下放——舌根抬起”才是“喇叭口朝前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喉外肌松”。一旦做到这一点,再去练习“喉内肌紧”就容易多了,也就能真正能控制“声带收紧”的变化,此时再去练习“ei”或者“nay”就容易多了,就会发现喉咙和声带互不干扰,各负其责。“打开”与“集中”的矛盾也就容易解决了。真正会“收紧”了是没有高音困难的。

tenorwang:“喇叭口朝前开”与“喇叭口朝后开,这要看你是怎么理解了,我理解的喇叭口朝后开是意思是为了打开空间统一各个共鸣腔.而且容易集中从口中发出的声音密度.而你所认同的喇叭口朝后开,是来形容通过咽壁的缩短,来控制声带的长度, 而从意义上做到你所说的, "也就能真正能控制“声带收紧”".语言是很灵活的,如果概念清楚了,怎么说都没关系,你认为呢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美声唱法-意大利歌曲

主  讲:刘斯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卧龙杯第三届民声大赛赛后采访郭祥义
  •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2011年度中青年教师专
  • 华南理工大学《首届男声专场教学研讨音乐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决赛名单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拉开帷幕
  • 第八届金钟声乐北京选拔民族组视频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原创交响沈阳院声卧龙杯第天津音乐华南理工2011北京2011北京

教材教辅

意大利歌曲集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98页

isbn:7-103-01022-6

购买价:33元

  •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
  • 意大利歌曲集

乐器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