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声是每一个歌唱者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声音,头声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在训练头声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哪一种感觉?
我们先看看关于对头声的描述:
前苏联有一位声乐家说:正确的头声应在“唇上鼻下”。
巴拉说:男高音的头声在面额骨上。
美国男高音歌唱家说:应该用鼻子唱,而不是在鼻子里唱。
有一位外国声乐家举例说:当一位女士被人踩了一脚发出的尖叫声就是“头声”。
说法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认真想一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系列的描述,实际上就是一种“感觉语言”,声乐中的“感觉语言”数不胜数,就是这些“感觉语言”,使声乐学习者无所适从。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他的感觉不一定就适合你,你的感觉不一定适合他。这也是声乐学习者难以进步的原因之一。
这一系列的感觉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现象,用现象来指导声乐学习,必定是难上加难,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费劲,这种感觉今天有,明天又没有了,老师着急,学生也着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感觉语言”害的。如果我们抓不知实质,仅凭感觉语言,是很难学好的。
谁都会说歌唱的秘密是头声。可是头声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头声就是声带的一种“特殊振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声带的“特殊振动方式”实际上就是“声带的压缩”,头声就是“声带压缩成点”所得到的个人感觉。如果我们从“声带压缩入手”,就会避开一系列的“头声感觉语言”,从而抓住本质,获得头声。说白了,就是从本质入手,而不是从现象入手。从本质入手你就会获得你的头声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头声感觉。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