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巴赫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巴赫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录入时间:2009/7/7 17:58:00 来 源:三联爱乐     [音乐考级]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巴赫的家人

   约翰·安布罗斯·巴赫 J.S.巴赫的父亲,爱森纳赫当地的乐师,是一个老实本分的音乐家,爱森纳赫当地的绅士百姓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一生生活清贫(子女众多也是一个问题),本来还想跳槽到妻子娘家所在的爱尔福特去发展,却因为爱森纳赫人的挽留而舍弃了薪俸更高的工作,可见他的忠厚。由于安布罗斯在巴赫10岁时就去世了,所以,巴赫在音乐方面没有得到父亲更多的亲自指点。

    老约翰·克里斯托弗·巴赫 J.S巴赫的伯父,安布罗斯·巴赫的堂兄,也是巴赫家族中在J.S巴赫之前最著名的音乐家,他本人是作曲家、管风琴家、爱森纳赫公爵府的乐长。这位伯父争强好胜、善辩而比较受到伯父的影响,比如他的个性也比较强(会参加演奏竞赛),也一直喜欢出人头地,这一点和对名利比较淡漠的父亲不同。

   约翰·克里斯托弗·巴赫 巴赫的大哥,与伯父同名,故前面伯父嫁了一个“老”字以示区别。哥哥也是音乐家,会作曲和演奏管风琴,天赋不高。但父亲去世之后还是毅然担起了抚养两位年幼弟弟的责任。为了维持生活,哥哥也让小巴赫加入唱诗班,以换得一些津贴(而且可以省却两顿饭的供应)。同时,为了今后让弟弟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克里斯托弗就教弟弟学习演奏羽管键琴并作曲。虽然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并非是那样难以割舍,但克里斯托弗对弟弟也不是像有些书中所说的那样刻薄(比如不让弟弟抄谱,还把抄好的谱子烧掉等等),总之,他们相依为命,克里斯托弗做到了一个兄长应尽的所有义务,此外他也是J.S.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

   玛丽亚·巴巴拉·巴赫 巴赫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管风琴师的女儿,比巴赫大一岁。自幼父母双亡,与伯父一家住在一起。巴赫与她相识不久便产生了感情,这很大程度上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相仿,都是管风琴师得孩子,而且都是孤儿,自然能够惺惺相惜,终成眷属。不幸的是,1720年玛丽亚去世。

   安娜·玛格德莱娜 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同样,这位妻子的青史留名首先在于他是巴赫的妻子。再就是那本巴赫为她而写的《安娜钢琴曲集》至今仍然是广大琴童的学习教材,故而安娜的知名度可谓不低。安娜比巴赫小16岁,是宫廷小号手的女儿,据说长得很美且歌喉动人,有事科滕宫廷歌手之一,所以巴赫与她经常见面。两人相恋,玛格德莱娜更是倾慕巴赫的才华,于是结婚。对于巴赫来说,有了爱妻和家庭主妇对于自己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虽然新娘只比巴赫的大女儿大7岁。安娜吃苦耐劳,相夫教子,相当不易,因此,巴赫在《钢琴小曲集》1722年出版时曾题词》:“为安娜·玛格德莱娜”,这部作品遂以《安娜钢琴曲集》的名字流传下来。

   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尔·巴赫 巴赫的第三子,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所生。原来,C.P.E.巴赫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律师,还进了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法律。后来还是转而学习音乐,他的羽管键琴演奏得非常好。1738年,他到柏林出任弗里德里希皇帝的宫廷羽管键琴师,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工作了近30年(1750年巴赫去世后曾申请子承父业,却遭到莱比锡当局的拒绝)。1767年,C.P.E.巴赫正式继任父亲生前的好友泰勒曼的职位,担任汉堡教堂的管风琴师,直到1788年去世,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汉堡巴赫”。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巴赫最小的儿子。与安娜·玛格德莱娜所生。从小随哥哥卡尔学习演奏羽管键琴,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1754年赴波洛尼亚随马蒂尼学习对位法,接受了严格而正统的训练,一度在意大利发展。由于是新教徒,他很难找到工作,后改宗天主教,于1760年获得米兰大教堂管风琴师德职位,写过不少歌剧。1762年受伦敦国王剧院的邀请来到英国,作为剧院的专职作曲家开始工作,创作歌剧,后来被任命为夏洛特王后的音乐教师。这位公子生性不羁,出手阔绰,结果债台高筑,去世时一贫如洗,幸得昔日学生夏洛特王后资助才得以偿还债务。他又被人们称为“伦敦巴赫”。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巴赫长子。也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巴赫对他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我们知道《平均律》的第一卷就是为教他钢琴启蒙而写的(后代的琴童真该庆幸巴赫的舐犊情深),然而,他却未能得到父亲的衣钵。他曾担任德累斯顿、哈雷等地的教堂管风琴师,但业绩平平,晚年由于贫困,他只得靠卖父亲的手稿过日子了,其实他的演奏水平相当高,不免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