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声乐 > 教学空间 > 【音乐畅谈】科学的气息是解决高音的唯一途径

【音乐畅谈】科学的气息是解决高音的唯一途径

分享到 |
日期:2009-7-8  来源:互联网  编辑:吕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高音是所有从事歌唱事业的演员与爱好者歌唱技巧里最难的问题,被喻为“针尖上的芭蕾”尤其是男高音声部更为艰难。许多人虽然拥有非常漂亮的音色和剔透的音质,却因为没有演唱高音的能力和技巧而在许多动听的作品面前止步,这确实是一大遗憾。解决高音也是所有声乐教师的必须面对的难题,他们总是在不断的摸索它的方法和解决它的捷径。能够演唱漂亮轻松的高音是所有学习和从事演唱工作的人对他们声乐艺术最高技巧的追求。即便是我国的古代声乐家对高音也是乐此不疲:《乐府传声》云(能知唱高音之法,则下等之喉,亦可进于中等,中等可进于上等)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史上就出现了专门为了解决高音而创立的发声法。其中最为成功的如林俊卿博士创立的“咽音发声法”。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许多的声乐家和声乐教师都提出或创立了许多解决高音的方法和技巧,也确实解决了许多人的问题,此乃声乐界的福音。但无论什么样的唱法要想获得漂亮且具有声乐要求的高音都离不开符合声学原理的科学发声。      什么样的发声才是科学的歌唱发声?这是声乐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以为:科学的概念乃解放人的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理论。

     高音是所有从事歌唱事业的演员与爱好者歌唱技巧里最难的问题,被喻为“针尖上的芭蕾”尤其是男高音声部更为艰难。许多人虽然拥有非常漂亮的音色和剔透的音质,却因为没有演唱高音的能力和技巧而在许多动听的作品面前止步,这确实是一大遗憾。解决高音也是所有声乐教师的必须面对的难题,他们总是在不断的摸索它的方法和解决它的捷径。能够演唱漂亮轻松的高音是所有学习和从事演唱工作的人对他们声乐艺术最高技巧的追求。即便是我国的古代声乐家对高音也是乐此不疲:《乐府传声》云(能知唱高音之法,则下等之喉,亦可进于中等,中等可进于上等)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史上就出现了专门为了解决高音而创立的发声法。其中最为成功的如林俊卿博士创立的“咽音发声法”。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许多的声乐家和声乐教师都提出或创立了许多解决高音的方法和技巧,也确实解决了许多人的问题,此乃声乐界的福音。但无论什么样的唱法要想获得漂亮且具有声乐要求的高音都离不开符合声学原理的科学发声。

     什么样的发声才是科学的歌唱发声?这是声乐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以为:科学的概念乃解放人的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理论。那么科学的歌唱发声就是:以最少的气力发出最符合声乐审美要求的声音。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科学发声那么我们的嗓音将可以发出如我们古人所描述的“声振林木,余音绕梁”见《列子》(汤问)在意大利也有对他们最美声音的描述:如洪水一般的强烈,又如夜莺一般的婉转。几乎所有在歌唱学方面有一定水准的民族都有对其唱法最高境界的描述。我想这些都是人们对美好歌唱的追求。 再美妙再神秘的歌声也是人的嗓音,它永远也离不开良好健康的呼吸器官,控制自如的气息,收缩自如且没有负担的咽喉口腔,以及良好的心态,再加上好的音乐听觉。我以为一般的人掌握了其中之一就会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嗓音。要达到最为美妙的科学发声那是一个歌者一生的追求,也许可以离那个目标更近一些,但我们永远也不可以达到顶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无止境”也正如科学一样没有止境。在某一时期可以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或许理论那就是科学,然而今天的科学也许就是明天的愚昧迷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科学追求的脚步。

     声乐乃人声的语言音乐,所以符合音乐欣赏要求的声音是前提。 这样的声音是在有一定强度的气流通过声带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出基音,同时人的喉管发出萧音,这两种声音有经过人的各种腔体放大而成为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而歌唱则是有效率的有一定强弱长短音高变化规则的发声。而声乐演唱中最高难的高音,其人体的机能状态就要求所有的发声器官处于最合理的力度搭配。 在这里我们首先了解高音发声的一些状态与解决的方法。前面我们提到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主导歌唱的是气息,没有良好的富于控制的气息是不可能有美妙歌唱的,就如同船与水的关系,也可以说什么样的发声法也离不开良好气息的支持。在这我们先了解歌唱的呼吸。人的呼吸正常情况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心身安静或入睡,第二种是劳动或紧张兴奋时的呼吸,第三种是高声疾呼或歌唱。心身安静时所需空气不多此时只做隔膜的缓慢收缩,而劳动或紧张兴奋时不单是隔膜的收缩还需胸腹的呼吸机体来支持以便呼吸更多的空气。平静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呼吸运动,劳动或紧张兴奋时的呼吸乃一种有意识的“被动”呼吸。而我们刚刚所提及的歌唱或许高声呼叫时的呼吸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主动”呼吸。这种呼吸必须有胸腹的呼气与吸气肌体做积极的对抗以产生有控制的气压,这样的才可以应对歌唱所需的气流强度和气流分配。人的声带及喉部等同于一个气门芯,一般人的呼吸及歌唱时的控制就在这个气门嘴,而这样的呼吸一到高难的乐段时单就声带的张力将无法支持.为了达到音乐所需只好运用喉部的肌肉拉紧声带来挡气,这样的结果是放弃了喉管的共鸣和声带的本来音色。而如果拉紧声带的喉肌机能不够强的话声带就会被吹开而产生破音。长期使用这样的方法一旦声带机能退化就成了高音难上且易使歌唱嗓音受损。我们的声带发出的音高是有固定的震动频率的,得到这种频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喉肌拉紧声带然后再用强烈的气流吹开声带发出所需音高。第二种是用带有一定气压的气流通过声带吸拢声带发声,如乐器的簧片一样声带被动靠拢。我们可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科学性,第一种我们的控制开关就在喉部,上文提及声带和喉部控制气息的缺点。如果用第二种唱法的话那么我们控制歌唱发音的开关就放在了我们的呼吸机体上了。如果用俗语来说是第一种是小牛拉大车,第二种就有大牛拉小车的感觉了。我们的呼吸机能在人体的所有器官里是最疲视的,与其用我们最为脆弱的喉肌,为什么不用我们最强大和最疲视的呼吸肌肉群呢?

     在演唱中声区时我们需要的是胸廓的稳定,单独的运用隔膜和上腹的对抗亦可。但如果我们在演唱当中全部运用强力呼吸的话,那么精力浪费过度反而在精彩乐段却力不从心。运用这种呼吸特别适合唱低音,倘使这方法唱高音往往产生的气流的压力不够无法使声带充分的靠拢,从而使喉肌用力拉紧声带,往往给人勉强且有局促之感。作为高音者经常在乐曲中会遇到超出人声自然范畴的音高,而此时需要强力的呼吸且具稳劲高强的气势,音愈高愈强就越需这种气势。而气势就是呼气与吸气肌群的力量差,我们的两组控制我们呼吸的肌肉它们的力量会相互的抵消,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力量分配来造势,唯有呼吸的气势才能得到发出所需音高和强度的气流。这样的气流来吸拢和振动声带的动能离不开造势。歌唱的呼气随不同的乐段而时刻变化,如果音乐要求高且强时就需要比较大的势能。我们通常要在许多作品里运用(staccato)断音的唱法,在中低声区还比较容易对付,可许多的作品却要求在高音上应用(staccato).这样的唱法既要短促有力且富于强烈的冲击气势。这样的呼吸就要求气流象气泡一样,既有明显的激起又有连贯性。如果我们还是用束喉头的方法来控制气流的话那几乎不可以达到音乐的要求,最多也不过是一两个音而已。如果单是呼气肌群收缩的话那也难以做到流利且声音一致。如果我们吹气球就可以知道当气球的气压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我们再用手压它,它释放出来的气流强度将会非常的大,而且我们只需要很小的外在压力。其实我们平常许多教师要求学生胸廓要饱满也就是这个原理。而我们要获得有弹性的瞬间压力就必须考虑我们的上腹的肌肉和横隔膜的力量对抗差。因为横隔膜的弹性压力比较大,也比较的灵活。在演唱(staccato)就必须使胸廓站定,保持非常高压的胸腔压力,单独的运用上腹和横隔膜对抗,做一松一紧的运动,以释放胸腔气压来获得高音的(staccato)。

     我们平时在演唱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用中强音来唱高音我们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要用渐强和渐弱却难以驾御,尤其是高音的渐弱。我们的呼吸机体在控制能力方面是有区别的。我们在平时的呼吸运动时一般是主动呼气被动吸气,也就养成了呼气机体的机能较强,而吸气机能较弱。一般歌唱家在渐强的时候是呼气肌肉群的力度逐渐加大而吸气机群的力度减弱,这样就会保持了气流的强度逐渐增加以达到音量渐增的目的。但是如果你的吸气机体不做相应的力度增加的的话,可能会出现气流突然加大,而使声音出现破裂。在这里呼吸肌体的对抗还不是特别的精确。因为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两组肌肉的收缩与舒展,它们的“一进一退”相互呼应来完成,呼吸肌肉群也不例外。从中强(mf)到倍强(ff)虽然要逐渐的加强呼气,但只需呼气肌群的力度大于吸气肌体即可。为什么在渐强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吸气机体的力量呢?如果我们不保持吸气状态的话我们的胸廓就难以保持弹性状态,也无法完成对呼气肌体的牵制而无法控制渐强的连贯。然而从倍强(ff)到倍弱(pp)的话呼吸机体的控制和对抗就要求更高了。虽然单凭天然呼吸的能力将吸气肌群逐渐放松也能减弱气流强度。可是气流虽然减弱,但难免破裂冲突。要想做到音量均匀平衡的减弱就必须从开始减弱时就不可减少呼气肌群的力量,且同时增加与之对抗的吸气肌群的力量,气流的强度被减弱了,但是气压不可以减。而且此时我们的声带绝对要处于被动吸拢的状态,而不是喉肌力量的控制以拉紧声带来挡气。

     其实与歌唱最为密切的也是困扰所有人的问题那就是喉头与气息的搭配。喉头的正确摆放以及它在歌唱中的打开状态是科学发声的第一大要素。在我的学习过程里我的所有老师无一例外在上课的过程中间强调了喉头的位置要低要往下走,也强调了要打开喉咙唱。可是我一直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什么样的位置或许什么程度的打开,用什么方法去做这是我曾经一度迷惑不解的。在学习了“歌唱搭配学”的理论以后我才明白,什么样的歌唱机能状态才是最为科学的。我以为喉头的位置要“悬浮”于喉管。我们可以知道悬浮的物理特性,某一物体悬空浮游于另一物质中。也就是说我们的喉头位置不应当在外在力量的压迫或许顶推。我以为在歌唱时我们的喉头位置是一个没有喉肌力量的下降过程,完全是在声音需要的基础上做一个喉管的伸缩。平常在发低音时我们的喉头位置是自然的下降,但发高音时却有一个上顶的动作,而且音越高喉位也会越高,最后就被锁死而发不出声音。我们在自然的情况下做深吸气时喉头会被拉下来,而且喉头是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我们通过解剖学知道了我们的喉部构造,其实我们真正的对声音有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声带到嘴唇这8到15厘米的距离。当我们的喉头往上顶的话那么我们的音管将会因此而缩短,我们的得以共鸣的腔体会因此而打折扣。而且我们的喉头会被束紧,声带拉紧,从而失去歌唱的流畅和本来的音色。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歌唱时我们的喉头位置要比说话时低,而且必需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确切的说我们歌唱的过程也就是喉头自然下降的过程。而要做到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不得依赖我们的呼吸机体。刚刚我提到了自然状态下做深吸气时我们的喉头会有一个自然的下降过程。所以在歌唱的过程当中保持一个吸气的状态来保持喉头的稳定和下降。许多的初学或许方法不正确的演唱时采用了压舌根的办法来把喉头位置压底,这样的声音会僵硬没有活力,久之还会使咽喉发炎产生声带病变。许多的人在演唱高音时把喉头吊在下巴处,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喉管的作用而且这样把喉头吊上对声带的压力过大,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会产生声带小结。而大多的人在发声时喉头上下跑动,这样的声音就会给人晃荡漂浮的感觉,也就难以达到歌唱所要求的美感。也有许多的人在歌唱的过程当中喉结上下晃动,以追求美妙的颤动,结果适得其反,发出是大幅或许小幅的抖动,这样的声音非但不美反而极其刺耳。歌声里的颤动是喉头非常放松的状态下由于气流强弱的变化有节奏的带动喉头在悬浮状态下的上下移动,而决非人为的上下抖动。只有完全把力量和控制的权力交给呼吸机体我们的喉头才会解放,才可以使我们的歌唱嗓音得到完全的开发,才可以永保嗓音的青春。在呼气的过程也就是歌唱的过程当中,保持吸气的感觉,其实这是呼气与吸气肌肉群在做对抗,吸气肌群的力量永远要保持大于呼气肌群。这样的呼吸状态将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呼气减弱的过程里,虽然还没有吸气但是在胸腔的深处有一种源源不断的吸的感觉,它在不停的给你补充,这样的呼吸就是我们所最需要的气息。这样的呼吸决非生理上的自然呼吸,而是人工训练的结果,是习惯成“自然”的“自然”。一个真正的歌唱家一生都在追求这样“自然”歌唱的气息。这样的气息如同我国的太极八卦推手:欲上先下,欲进还退,欲紧且松,呼中有吸,吸中有呼,四两拨千斤。也如凯沙雷的《随心之音》里所说的“啊,少少的一点点那将是何其何其的多啊”也许任何的东西我们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当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它,那我们拥有的将会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上文我们简单的介绍了歌唱的呼吸以及歌唱气息与喉头的搭配,其实演唱高音还有许多要素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发现的奥秘。但究其根本气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歌唱之原动力,我们许多人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呼吸法而在高音这个难题面前踌躇徘徊。若气息的问题不解决,在其它方面再下再多的工夫也是白费,那样犹如建造空中楼阁。我们的古人就发现了歌唱的气息是如何的重要:《乐府杂录》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瘟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虽然我们在这里了解了歌唱气息的基本原理,但是我们要想获得有控制的全面驾御的歌唱气息就还需要我们长期的训练和摸索。古人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气息这个最基本的歌唱要素我们才可以有更多进步和提高。我想随着我们对科学的理性认识,将来我们的歌手会更好的运用歌唱搭配学的原理,我相信高音将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将会出现更多的优秀歌唱家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妙的享受!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美声唱法-意大利歌曲

主  讲:刘斯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卧龙杯第三届民声大赛赛后采访郭祥义
  •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2011年度中青年教师专
  • 华南理工大学《首届男声专场教学研讨音乐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决赛名单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拉开帷幕
  • 第八届金钟声乐北京选拔民族组视频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原创交响沈阳院声卧龙杯第天津音乐华南理工2011北京2011北京

教材教辅

意大利歌曲集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98页

isbn:7-103-01022-6

购买价:33元

  •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
  • 意大利歌曲集

乐器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