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ze:“关闭”须在有气息支持的状态下才正确。而且最好是打开头腔。
关于“头腔”可以按以下几点来做。
一、 找一下你打呼噜的声音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准确的地方是在鼻腔通向嘴巴的哪个通道上,呼噜的声音也是由于鼻腔通道和喉部通道气息产生对流而发出来的。
二、 将这一位置打开,让气息从鼻腔通下来(一定要通到胸腔),如果横嗝摸不能松弛是无法通下来的(切记)。请保持这一通道的畅通上下不能受阻。最好是通到鼻腔的前庭同时喉部不能紧张。
三、 将咬字的感觉提高到鼻腔上边。
四、 歌唱时请继续保持这一通道的畅通,从上向下。
有什么问题再说。这并非歌唱的全部,需要协调。
wqdking:enze的说法,我是比较赞同的。好多人也许唱的可以,但不一定能把他所能达到某种效果非常完美的表达出来 ,这是比较要命的。他的这种表述尤其是“ 将这一位置打开,让气息从鼻腔通下来(一定要通到胸腔),如果横嗝摸不能松弛是无法通下来的(切记)。请保持这一通道的畅通上下不能受阻。最好是通到鼻腔的前庭同时喉部不能紧张。”非常好。好多人都把唱歌的整体状态用一些如“气压”、“保持”等让人容易入歧途。压力、或者是紧张都会对歌者形成巨大的阻碍。如果不能及时调解,很大可能会遗憾终身。
xym :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模唱
直到看了你的帖子,恍然大悟。仔细揣摩后,才发现是 “贴” 的方向有问题。原来只注意往后 “贴”,现在有意识的往后上方 “贴”--打通鼻腔通向口腔的通道,寻找在鼻腔上边咬字的感觉,唱起来不但自己感觉舒服多了,而且音色,音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真是喜出望外!
我又试着用这个方法唱
经过半个来月的反复练习,我觉得这种状态开始稳定了。现在写出来,希望进一步得到你的指点。
Tenore:xym 能唱E lucevan le stelle和Nessun dorma说明已经很不简单了,这两首歌可都不小啊。
头腔共鸣刻意去找也能找到,但那只是追求一时的效果,假如将它在高声区贯穿始终,非靠横膈膜的气息做支撑而不可。各部位的协调,如声门、口腔、鼻腔等也必不可少。王老师说得也很对,仅靠抽象的名词不能解决问题,文字的叙述一定要让人有具体的感受。
xym:不敢当!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很喜欢古典歌剧,对歌剧咏叹调原来是根本不敢碰的。是我的老师 “逼” 出来的胆量。(我在--网上教学--冰太阳--我的第五节声乐课 有一个跟帖,谈了我的感受。)
他让我啃下 Santa Lucia 以后,接着就是 O sole mio ,然后又把我 “逼” 上舞台,在有上千人参加的感恩节晚会上去演唱。
他让我唱的第一首咏叹调是 Una furtiva lagrima 。在演出季,他买票并开车带我到旧金山歌剧院看歌剧......
他教我学习的过程和冰太阳写的在杨老师那里上课的过程非常相似。回国一年来,我基本上是自学,去年在网上看到杨老师的文章,元旦时又发现了这个论坛,天天看这里的帖子,收获很大。
谢谢 Tenore 老师的提醒,我会注意协调的。
Tenore :既然是在感恩节(Tnanksgiving),那就是近4个月前的事了,你的老师可真不错啊,注意培养你对歌剧深刻认识。旧金山我好久没去了,那可是个阳光明媚的地方。你唱Santa Lucia可能觉得不是那么省力吧?这歌看上去不大,原调是降E,可后半段连续在高声区唱,需要很好的气息支撑。反而“偷洒一滴泪”觉得唱起来舒展,帕瓦罗蒂很喜欢它,主要原因是抒情,而且高低合适。美声学到一定程度,男高音都比较喜欢这首歌。我钦佩业余的歌唱爱好者,他们的执著和热情有时超过专业的学生。希望你经常来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江风:请问一下enze老师,横膈膜好象是属于吸气肌肉群用里是往下走的。
如果唱歌的时候把横膈膜放松了那气息还怎么控制?
会不会全冲上来?所以你可以具体的给我讲讲横膈膜松掉的具体意思吗?
enze:我说的是横嗝膜,你说的是呼吸肌,呼吸肌也就是嗝肌,它们的关系是嗝膜为主,嗝肌为次。呼吸肌是由嗝膜来带动的,而嗝膜是由气息来带动的。但如果要用嗝肌来带动呼吸的话,那就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了,不过就现在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练习呼吸肌(这种练习在我看来是注定要走弯路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人的呼吸是一种本能。由于气息的源头就在横嗝膜,所以解决呼吸要首先稳定横嗝膜,而稳定横嗝膜的前提是先让它放松下来。这其中也有一个误区,就是要确定横嗝膜的准确位置,我想我所讲的嗝膜和你所讲的呼吸肌有很大的出入,人在睡眠的时候是最放松的,肌肉也是最放松的,呼吸也是最放松的,它的自然感觉其实是嗝膜在充分放松状态下的作用,决不是肌肉的作用。所以嗝膜如果不能放松,呼吸也同样不能流畅。 关于横隔膜的控制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江风:原来是这样我昨晚看了你的帖子后,今天我回去试着把以前我自己理解的横膈膜那部分放松声音果然好了不少,气息也通畅了许多但发现去不能保持的很好。尤其是在做渐弱的时候因为整个全部放松了,我找不到支点以前我总在横膈膜那地方用力,所以感觉虽然有点僵硬,但总算还有用力的地方所以我想知道放松后那要以那为支点?以前我是以横膈膜为支点感觉就是横膈膜向下,然后气从肚几眼哪个地方提到后背。可我以前这样唱力到是使的上,可使多了就卡住了,容易僵硬现在我把横膈膜和复部松掉,气不僵了,可却没地方用力了。恳请你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哦,还有就是这样唱的唱到比较高的音(比如a2以上的)我就发现咬字和声音不能兼顾了要是咬字清楚,声音就紧而且也费力但要是含混(就好象在嘴巴里含着什么一样)的感觉去唱那就不费力但声音不清楚,而且很靠后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想把软鄂抬高去接着从下面来的气流和声音或者把喉咙开大点,让气流没那么集中,自然的靠前点你觉得这两种方法可行吗?
我还有个问题》:),不好意思啊,好难找到可以请教的人,所以干脆全问了。就是气和声音的走向因该是相同的吗?我是说从喉咙出来的声音和气的走向是不是可以分开就是说我把声音往嘴巴里送,气却走向头顶(就是连软鄂都不碰,直接送到头顶或者脑后)感觉就是声音从嘴巴出来,气却到了头上。我这样试着唱过,咬字的时候都是感觉在头顶咬字。我曾经试过把气和声都往鼻子方向送,但我发现只要软鄂和舌后部没完全靠拢就是说只要嘴巴还有出口,那声音总是会从嘴巴出来的这样可行吗?你觉得。到底气和声的方向可以分开吗?
enze:这么多问题要等我慢慢来回答,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会把你现在的方法全部否掉的。歌唱中两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注意的,1、呼吸。2、咬字。什么软颚、喉咙、后背--------那些都是通过呼吸歌唱所产生的一些生理活动现象,怎么可以当做方法来用呢?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