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ixia:一提到唱歌要打开喉咙,人们往往想到张大嘴巴,或是把喉咙里面张得老大老大的。其实这很容易压迫喉咙,产生很多毛病。可惜在这里不能模仿,大家看不到,呵呵。
打开喉咙的前提必须是:
1)要有气息支持
2)舌头不能往里收缩,舌根不能压迫喉头。
3)声音不能很明显得感觉是从喉咙里经过,更不能在喉咙里产生。
检验喉咙是否真得有打开的方法是:
1)声音是否圆润,有弹性,唱高音是否轻松,自如。有些人唱完一首歌曲嗓子就不舒服,多唱几首就唱不动了,这样的喉咙是没打开的。唱歌唱多了当然会累,但不是嗓子累,而是全身都累,嗓子倒不是很累,因为正确的唱歌方法是全身都协调运作的结果。
2)在发声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伸出舌头,听一听发出的声音和没有伸出舌头里的差别,如果相差太多,或是最大限度伸出舌头里发不了声,这就说明你刚才打开喉咙唱歌实际上是没打开,而是压着喉咙在唱。
Tenore:我和enze老师当面交流时他多次提到两个以上的共鸣区,这大概是欧洲学者早已领会并实际运用的东西。他做出的示范也竭力表明这种声音的效果。以男高音而言,仅仅靠咽腔和面罩是不够的,必须将声音惯到头顶,使咽腔和头腔一起产生共鸣,如能加入胸声当然更好。
lxy :发“呜”的声音太靠后,有些字咬的不准确,应该用“啊”做为练习,只要学会放松,就很容易打开。
Tenore:练习时发开口音还是闭口音,就连现在音乐学院的教授都在争执。是“啊”好还是“呜”好?这个问题一两句也说不清楚。我认为开口音好。有时间再细轮吧。
初学先练闭口音也是教学中逆向思维的产物。还有的老师主张先练高音,直到HI C,理论是高音练好了,中声区张嘴就来。我觉得干什么还是要从基础做起好一些。开口音的特点就是开,容易找准咬字位置,对喉门发声时的练习有直接的作用,为今后唱高音唱得开并保持较大的音量是个预先的铺垫;先练闭口音或哼鸣,声音是一开始就能进鼻腔,但气息与喉门的配合练习的直接效果不如开口音明显,声音的开放程度本身受到局限。由于我是反对男声练假声的,哼鸣和闭口音的练习到了高音区,势必要有滑向假声的倾向。我认为开口音练舒展了,要闭也可以闭好,而习惯了闭口音的练习,再开也许开不圆了,声音也容易涡在里面。既然有闭口音和哼鸣的练习方法,必然也有不少成功的例证。上述只是个人看法和体验而已。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