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中,“字”就是内容,“情”则是内容的体现,缺一不可。世界上没有纯粹抽象的歌声,歌声总是有内容的,或表现一种情绪,或表现一种思想,因此,“字”和“情”又是一种互相依托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歌唱中的“字”:古人说:“声各有形,其形唯何?大、小、阔、狭、长、短、兴、钝、粗、细、圆、扁、斜、正之类是也。”“其形何等,则其声亦从而变矣。欲改其声,先改其形,形改而声无不改也(《乐府传声》)。由此可见,“字”在歌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古人起,就知道先从字形上入手,从而调整声音的位置。字的位置统一了,声音也自然会统一起来。如何能使歌唱中的字统一起来呢?我以为要先从几个基本的元音着手,拿“ a、e、i、o、u”来说,这几个元音中有开、撮、闭几种字形,要想让他们成为统一体,确非易事,所谓“声音之道,幽渺难知”。然而科学之道却帮助人们解决了那些认为不可能做到的难题。在字的统一上,人们用锻炼咬字肌肉的功能来使它成为现实。首先,在说“a”时,我们在心里想到“o”,在说“o”时,想到“a”,使此母音中包含有彼母音的元素,说闭元音时,想到开元音的因素,使几个母音产生一种混合效果,即所谓的“混合母音”。但要改变母音呼出的习惯,使之统一,也非一日之功,并且呼出母音的腔体同时也要发生改变。除了要经常做肌肉的锻炼外,更重要的是运用想象的功能。当我们在吸气时,让喉咙保持吸气的状态,然后在靠近咽腔甚至更下的部位说出“aeiou”同时要弱化唇的作用,先用听觉去分辨,是否声似,再用感觉去识别,是否形似,再用视觉去看——大脑的视觉,是否一致。这些步骤在练习时,可以先不出声,一旦内心感觉正确了,再呼出来,这时你就能听到一个通畅圆润的字——歌词!
歌曲中的歌词代表着作者的思想,如何通过演唱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则又是歌唱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我们说,歌唱的五大元素:声、气、腔、字、情,最重要的是情,歌唱的目的就是表达感情。用歌声唱出时代的强音,用歌声表达人类的感情。在多年的演出实践和声乐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最难得的便是一个歌唱者有很好的表现力,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有着好的嗓音的学生却不知该如何表现歌曲,而情的表现又是学习声乐的关键。试想如果只有苍白的声音而没有内容的歌声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那么情的表现应该从何着手呢?在以上观点中,笔者曾经强调过“字”的作用。“字”就是歌词,歌词也是语言,既然是语言,就要考虑如何“说”:很简单,“说”就是说话,说话时人们随着情感的变化会有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语气”!掌握好正确的语气对歌唱者尤其是初学者提高演唱的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初学者常常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帮助他理解词义的同时告诉他用正确的语气说出歌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类从开始学习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语气。而只有用正确的语气说出歌词才能正确地传达思想感情。《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必唱者设身处地,模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故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则启口之时,自不求似而自合。若世之止能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而不足语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正确清楚地说出歌词,并且把握好断句之语气,才是发声表情的基础,才能声情并茂。所谓“有字才有声,有声才有情。”与其告诉一个歌唱者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不如让他直接去体会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并且可以假设出倾诉的对象。如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的开头两句:“caro mio ben,credi mia men……”因为过多地注意声音,一般初学者往往会演唱的很生硬,如果能够从这首歌的温柔爱情的语气着手,用温柔倾诉的语气说出,声音会马上柔和起来,并且随着气息的下降,音色也会变得很优美。再看“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第一句“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就是用深深眷恋的情绪说出来。在这种语气下,我们的呼吸总是叹下去的,比单纯的去做一个叹气的动作要容易的多,而且情绪的把握也十分准确。
从以上例子说明,唱歌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唱的人越接近生活,听的人就越舒适。把歌唱中的字用接近生活情感的语气说出来,把握好情绪断句的气口,抑扬顿挫,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感情。相同的字或一段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传达给听众的感情是不同的。有文章说“啊”字采用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出高兴、狂欢、沉重、惊讶、不安、绝望、希望等十余种不同的情感。因此,要是歌唱中的情与歌词协调起来,必须从内容出发,先从字的位置入手,解决好声音的统一,再以正确的语气“说”出歌词,才能把歌曲生动地表现出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