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方法一定是建立在自然准则的基础上的。就气息的训练而言,首先我们要确定气息的根源在那里,自然的呼吸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平时的气息仅仅是提供我们身心运行及交谈的能量。并不能满足歌唱的能量,所以要把气息训练作为歌唱者至始至终的课题来完成。歌唱的共鸣必须通过呼吸而获得,就象一个气球,腔体越大,气息就越足,但必须要分清主次。因为人体的共鸣腔同样是软体的,和气球的道理相同。一定要分清呼吸道和咽道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歌唱者始终不能确定“喉门”(声门,也叫气门)的准确位置必定要走弯路。因为“喉门”和呼吸道是一个整体是主要的发声机能。所以正确的利用发声器官对歌唱者是一大幸事。切不能盲目的相信某一个老师的断语,不管他的头衔有多大,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就可以,要看所讲的是否合乎逻辑和规则,是否和自然准则背道而驰。另外学习步骤不容忽视,我所了解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大部分都不按步骤进行,唱到那里说那里。这样就造成了学习中的困惑,甚至打乱了学习进程。因此;
1、 确立正确的呼吸观念。2、建立通道区。3、咬字和气息的协调训练。4高声区(头声)的“关闭”训练(最好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基本上四个步骤。(就方法而言)因为一个伟大的歌唱家除了完善歌唱技术之外 ,还要有极高的艺术及个人修养。
切记,歌唱者的悲哀就是被老师引入令人费解的概念之中。有些人天天搞教学搞方法,搞来搞去搞出了一堆难懂的术语。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