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唢呐吹奏
艺术形式绝唱雪域
觉囊“梵音古乐”以口传心授和手抄曲谱传世,是“乐歌舞”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原生态佛教音乐,目前仅完整传承的曲目就有300多首孤本,极其罕见。
从宗然那西日大师主持在壤巴拉的大草滩上建造起壤塘寺,经杰瓦僧格、罗主南甲、阿旺·丹增南甲、云登桑布、嘉阳乐住等觉囊派大师的继往开来,生生不息,脉脉相续,觉囊“梵音古乐”保存了最完整的传承。觉囊“梵音古乐”活态传习乐舞师有金刚唱诵师、法号(铜钦)师、唢呐(甲林)师、乐舞(羌姆)师、法螺(统嘎)师、法铙师、胫骨号(冈林)师、法钹(布切)师、法鼓师、法铃(止布)师、法杵(多吉)师、嘎玛拉鼓师等。觉囊梵音古乐所要表达的是生命内在的智慧与慈悲,强调自然、清净、空灵的声音。正因为如此,对于参加功课的每一位乐僧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所有的领唱都接受了严格完整的学习,乐器的演奏者都经过 10年以上的演奏、唱诵练习;每一位参与展示者都完成了佛法五部大论的系统学习,每一位乐僧至少进行了6年的闭关禅修,在佛法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许多古代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味”或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但觉囊梵音古乐却传延千年,活态传承得相对完整,几乎未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世俗浸染,原因何在?嘉阳乐住法主认为,这归功于僧团这一文化载体,“觉囊梵音古乐迄今承传体系从未间断,是因为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许多‘勇士’为了活态传承文化,用生命坚守、捍卫和弘扬,觉囊梵音古乐今日才得以如此健全、圆满、殊胜。”
觉囊“梵音古乐”幸存至今,并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中国藏传佛教音乐的文脉和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