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由河南代表团选送的《寒梅》是一部唯美的生命绝唱。
漫天雪幕下,四名白衣肢残小伙子和一袭粉红的耳聋少女翩翩起舞。由于编排的巧妙和技艺的精湛,直到最后四个小伙子用他们“一共仅有”的四条腿支撑起女孩——一朵严冬里绽放的腊梅时,观众才得知他们分别只有一条腿。
面对严寒和风雪,他们回答得慷慨激昂:雪花是冬天的请柬,够朋友你就来接受考验;雪花是冬天的利剑,够胆量你就来面对挑战;雪花是冬天的精灵,够浪漫你就来一起舞蹈;雪花是冬天的使者,够诚实你就来兑现诺言。人生的四季啊,怎么能缺少冬天,不经历漫长的严寒,又怎能知道春天已不再遥远。
挚爱生命,拥抱阳光,尽情倾诉,此刻舞者怎能不美?
为什么勇敢的追梦者脸上挂着胜利笑容,那是因为祖国同胞一齐为他们呐喊
事实上,每四年一届、至今已举行到第七届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直是新人新作,艺术精品的摇篮。家喻户晓的《血染的风采》从这里唱响全国,叹为观止的《千手观音》从这里走向世界。
是什么促使残疾人艺术人才辈出?因为我们有走向繁荣昌盛的祖国,有富有爱心的同胞,有遍及全国所有县并在向村、向社区延伸的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观看首演时,动情地说:“他们是在用平实自然的舞蹈语汇,倾诉各自深藏于心底的生命故事。所有的观众都是听众,祖国13亿同胞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都在为他们的坚强、顽强呐喊助威。
值得一提的是,在晚会的朗诵中出现了很多“闪亮”的残疾人身影,其中有出生入死、身负重伤的战斗英雄史玉柱,有轮椅上捍卫奥运尊严的“祥云天使”金晶,有地震废墟中重获生命的“芭蕾女孩”李玥。
代表湖北团的小演员、肢残少女张琪慧坐在荷花里,用骨笛、箫、排笛、龙笛(部分乐器独创)4种乐器吹奏的一曲《竹吟》,以其悠扬的旋律、创新的设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台下,小琪慧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能在首都的舞台上表演,固然有她自身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她的老师、湖北省残联很多人的帮助。
“4年多前,发现小琪慧是个‘苗子’,把她全家邀到武汉市,帮她请最好的老师,联系重点中学……我们护送女儿来京的车票都是省残联出的。笛箫老师张红阳更是几乎免费教这个弟子,并且把自己的独门绝活――用长达3.6米的龙笛演奏。”
一场有18个节目、长达90分钟的特殊汇演结束了,礼堂里的掌声经久不息。无论是健全的还是残缺的,所有的观众都从演职人员身上学到很多——对残缺与美的重新认识、残疾人对生命的挚爱、拥抱阳光的勇气和对祖国的感恩。
13日,汇演将再演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