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行业新闻 >> 无锡民族音乐发展概况

无锡民族音乐发展概况
录入时间:2006-11-15 来 源:太湖明珠网     [音乐考级]

无锡有“民乐之乡”的美称,无锡籍民乐大家辈出:早在春秋时期,季札听周乐而知“殷夏之风”,成为一代音乐鉴赏家;清代华秋苹创立新的琵琶流派“无锡派”,把琵琶艺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近代,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刘氏三杰”精彩亮相,阿炳名声鹊起更是为民族民间音乐赢得举世瞩目的光彩;而杨荫浏、储师竹、朱勤甫、蒋风之等诸多大家则齐力托起民乐灿烂的一片天……

 

无锡不仅民乐人才辈出,还为民乐的改革、创新、发展注入了清新有力的“无锡风”:华秋苹刊印了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第一部琵琶曲谱集,为我国的曲谱记载创造范例,郑觐文探索新的民乐组合形式,组成32人的新型管弦乐队以适应群众欣赏之需,刘半农开一代音乐考古之先风,刘天华改良国乐……

 

民乐大家们的赫赫成就使得无锡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象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吴歌和道教音乐,也都是无锡民乐的组成部分。2003年,作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鸿山遗址中出土的大批江南地区所罕见的种类齐全、成套成组的陶制打击乐器,更见证了无锡2500多年前音乐文化的兴盛。

 

民乐史上的诸多第一次都镌刻着无锡的名字,无锡推动着民乐的繁荣发展。如今,无锡正将民族音乐作为一张城市名片,民乐的影响不仅深深植根于群众土壤中,更是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太博会期间,曾举办过千人二胡表演,刷新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千人二胡演奏的志愿者中,90%来自无锡各地的中小学校,其中很多还是农村的孩子;“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电影《刘天华》拍摄期间,一夜之间江阴城就能召集300余名琴童进行现场拍摄;同时,无锡的民乐培训正从娃娃抓起,不少琴行开办了民乐培训,参加民乐考级的孩子也逐年递增;2003年2月,江阴天华艺校民乐团的孩子们又出访法国、德国、奥地利,在“金色大厅”激情演绎,被赞为“小乐使”;今年上半年,应台北私立华冈艺术学校的邀请,天华艺校平均年龄13岁的孩子们又赴台交流,以感人的民乐,感动了现场2000余名台湾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