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聪
在乐谈乐
笔者有幸于11月27日去北京参加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的韩中杰先生90华诞暨从艺73周年专场音乐会。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指挥界元老,在他73年的从艺生活中,挥棒如神,遍访欧美,曾在2006年应邀来新加坡指挥新加坡华乐团,是第一代华人指挥家中有能力与实力,进入国际主流音乐圈的少数顶尖者之一。韩先生也是指挥界著名的“严师”,几十年来身教言教辛勤耕耘,门生故吏遍天下。那天晚上节目单的安排极不寻常,真所谓盛况空前,超重量级,充分体现了“韩老爷子”的威望所在:包括本人在内的九位指挥(正应90岁大寿)用马拉松的形式轮番上台,以每人指挥一曲的形式向韩老祝寿。这九位指挥中除我是“外来户”外,其余八人都属中国指挥界老中青三辈的精华:陈燮阳、卞祖善、陈佐湟、谭利华、胡咏言、俞峰、李心草、王琳琳。衮衮诸公非识途老马,则炉火纯青者,或“当红炸子鸡”,不一而作。音乐会最后掀起高潮,韩先生亲自上台指挥由他在几十年前首演的《春节序曲》,为整场音乐会划上了喜气洋洋的句号,真可谓“十大指挥,四代同堂”。无怪乎那晚音乐会冠盖如云,一票难求。京城音乐界名流从吴祖强、黄飞立到郭淑珍、周广仁几乎倾巢出动。我上台指挥时发现连舞台后面上方的合唱团座位也被打开,坐满了年轻的音乐学院学生。
韩先生的音乐生涯其实是从长笛开始的。1937年,17岁的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专的长笛专业。1938年就以精湛的长笛技巧加入了“上海配音帮”。这个当年闻名上海黄浦滩的“配音帮”由一批天才志同道合的年轻华人音乐家组成,以黄贻钧先生为头(后来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指挥),其中还包括陈传熙、秦鹏章、谭抒真等,他们在50年代都成为中国音乐院团的首脑人物。韩中杰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进入当时东亚最佳乐团之一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担任长笛首席。1953年,他移居北京,执棒刚组建的中央歌舞团交响乐队,由此步入指挥生涯。1956年参与组建了中央乐团(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并担任其常任指挥达40余年。在其丰富多彩的生涯中,韩先生以华人音乐界领头羊的姿态创造了多项的历史性第一次:1953年他在德国柏林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长笛演奏铜质奖,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华人在世界性木管比赛中得奖。1955年,他率中国交响乐团亮相波兰华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欧洲登台的华人指挥家。1978年,他指挥了由法国国家电台主持的历史上第一次跨洲立体声广播音乐会。1980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成功,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华人指挥家登上美国一流交响乐团的指挥台。
他是老一辈华人指挥家中演出推广中国交响作品的第一人。其首演作品无数,其中著名的有《春节序曲》、《瑶族舞曲》、《云南音诗》、《黄鹤楼》等。
韩先生与我有双重关系:他既是我的姨丈(我母亲的姐夫),又是把我引入指挥之路的启蒙老师。回想起70年代末,我当时在北京中国东方歌舞团任声乐钢琴伴奏,与高曼华、远征、郑绪岚同事。一天,韩先生特地把我叫到他在和平里的家中。他郑重地要求我考虑学习指挥,并告诉我当时中国缺乏青年指挥的状况,对我的音乐素质作出了高度肯定。这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后我就作出了人生转折的重要决定:走上指挥之路!我记得韩先生教我的第一课是亨德尔的《弥赛亚》中的一段。不久当我离开东方歌舞团,重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指挥时,韩先生又为我安排了黄贻钧先生来学院兼课,带我这唯一的学生。
抚今追昔,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韩先生不愧为中国交响事业的奠基人及拓荒者,华人指挥的一代宗师。他73年如一日,功勋卓著。我在此遥祝他健康快乐,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