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丰富原生态资源的多民族省份贵州,将建立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族音乐保护基地”,把神奇而美妙的原生态民族音乐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4日电(记者李惊亚) 拥有丰富原生态资源的多民族省份贵州,将建立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族音乐保护基地”,把神奇而美妙的原生态民族音乐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了解到,贵州省已与著名音乐家卞留念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在贵州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族音乐保护基地”,并就如何打造好原生态民族音乐这张品牌达成了框架协议。
贵州的原生态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去年9月,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聚居区的“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味声音宏大的歌,它本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由于“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而侗族大歌又贯穿于鼓楼对歌的始终,侗族人便把“嘎老”即“侗族大歌”视为多声部歌的总称。
据介绍,贵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62项(101处),国家级传承人46人;省级名录440项,省级传承人93人,近3000个市州地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