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的于红梅谈起学生也是眉飞色舞,“在这次‘难忘师恩’二胡音乐会中拉独奏的6个人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跟我学了”。这6人中就包括一开始拉得“并不怎么样”的闫国威。带着学生们演奏音乐会已经很多次了,多到连于红梅自己都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
在正式学习二胡前,于红梅曾有段时间对舞蹈很感兴趣,甚至想把舞蹈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朗诵也曾连续几年获山东省的奖。虽然后来选了二胡,但是舞蹈、朗诵等一直对她更好的演奏二胡起了促进作用。“舞蹈教会我更好地把握肢体,朗诵更好地培养了我的节奏感”。正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于红梅很看重文化素质和兴趣的作用,鼓励学生们自由发展自己的爱好,并没有给他们限定框框。“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鼓,有的喜欢跳街舞,只要是在不影响二胡练习的情况下,我都会鼓励他们去尝试”。
于红梅现在每年还有很多演出,她认为“教学是个理论的东西,需要实践的东西来支撑。而实践对我来说就是演出,这其中的经验又可以充实教学。”于红梅的演奏事业始终没有停滞过,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我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他们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积累的这些经验刚好可以帮助他们。”
在一次指导学生演出前,于红梅跟这位学生说了她自己遇到的一件舞台上灯爆炸的事情,由于当时自己很镇定地拉完了曲目,现场也很安静。而说完这件事后,这个学生上台后,竟然也遇到了同样的事,侧面的舞台灯爆炸了,但是这个学生没有慌张,而是演奏完,当时大家对这个学生的评价很高。事后这位学生对于红梅说,“老师,亏了您跟我说了您经历的这件事,要不然我早当场扔下琴跑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于红梅丰富的舞台经验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
说到选择当老师的初衷,“喜欢学校里可以学习的氛围,一直在这个环境里,既可以教书育人,自己又永远都是学生。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于红梅说。
受到过太多好老师的教诲,现在开始教书育人的于红梅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得有责任心,“我要不然就不收学生,收了就要对学生负责。这次音乐会上的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大部分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跟我学了。离开家到北京来,跟我的时间比跟他父母的时间还要长,每一点变化和成长,我都看在眼里,各方面的事情都要管,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的学生首先应当是人品好,不然就只能成为一个匠人而不是一位艺术家。”
“同时,老师也应该有多方面的智慧”,对音乐的理解认识和用什么方法去诠释音乐都需要老师的智慧。“老师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对学生能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设计,就像当年张韶老师对我那样。”
“20世纪20年代左右,才有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到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二胡事业发展得这么快,以前是连大雅之堂都不能登的这样一种乐器,现在进入专业院校,学的人也多起来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有使命感。二胡乐曲这种民族音乐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艺术。”于红梅在演奏方面不仅有自己的创新,同时还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次的演奏会,作为文化的使者,搭建起东西方音乐交流的桥梁。同时,“作为一个老师,也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二胡人才出点力。”
来源:人民日报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