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头衔总让人联想到一个女子的美丽,智慧与幸运,而当这个头衔同一种千余年历久常新的技艺联系在一起时,它所彰显的,无疑便是对一个女子尊崇性的认同了。
生我者父母
同很多音乐名家一样,章红艳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得到了最早的音乐启蒙。从事越剧工作的父母,在章红艳七岁时及时而幸运地发现了她身上对琵琶近乎天然的灵感。于是,章红艳便开始了她同琵琶一生难舍的情缘。1976年,考官面前的一曲高难《草原小姐妹》将章红艳顺利地送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她也是28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在福州招收的唯一一名学生。即使是今天回忆起来,章红艳也依然难忘当时灵感的迸发,就是在那一次,章红艳第一次体会到音乐的魅力,第一次感到她与音乐融为一体。
教我者师长
从附小到附中,从民乐系本科到琵琶专业硕士,章红艳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了她在琵琶演奏道路上最初也是至关重要的蓄积。中国交响音乐泰斗,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曾经说:这个来自越剧之乡的女孩子(笔者注:章红艳祖籍嵊州),之所以能勇敢而成功地步入国际乐坛,是因为她从幼年起,便有幸同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洗礼!中央音乐学院的多位导师,无疑是章红艳在这条道路上的领路人。孙维熙,林石城等琵琶名师不仅向章红艳亲传技艺,还为她向当时其他流派的名家学艺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给予我热忱,勇气,灵感者听众
1992年,章红艳在自己的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打破惯例,举办了自己的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音乐会。通过经久不息的掌声,章红艳告诉观众: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民乐与西洋乐完美结合的尝试。“琵琶与交响乐团”将成为她艺术生命中最值得期待的主题。 1999年,章红艳应邀前往德国与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霸王卸甲》,首次排练后,音乐会的主办方当即决定取消一个本国作曲家的作品,当地的经纪人与章红艳相约,明年 再来,后年再来!通过异域文化界的认可,章红艳告诉观众:她的技法与风格在国际舞台上已经争得一席之地。
2002年,纪念香港回归5周年大型演出上,章红艳率领两岸三地500名琵琶乐手组成的庞大军团,演奏著名的《阳春白雪》,成为那场音乐会最激动人心的辉煌亮点!通过恢宏激越的气势和无人比肩的风范,章红艳告诉观众:她的演奏与琵琶结成了一体, 她是当之无愧的“琵琶皇后”。 2003年10月起,章红艳站在了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演出的舞台上。与以往不同,她不单是乐手,也是音乐总监;她不单倾心于演奏,也要心系“弹拨交响”的发展。通过台上对乐团深情的一望,章红艳告诉观众:她坚信好的音乐,观众会欣赏,会接受。 … … 2004年12月7日,章红艳接受北大电视台“大讲堂”节目独家专访,与主持人范美回首一段属于自己,属于琵琶的心路历程。
人物档案:
章红艳 青年琵琶演奏家,享有“中国的琵琶皇后”之美誉。
中华全国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兼高级顾问。 1982年,获全国少年民族音乐比赛第一名 1989年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奖 1992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第一名 1998年获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杨雪兰音乐教育奖 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同时不断以演奏家的身份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节及演 出活动。在国内许多城市举行独奏音乐会和以"琵琶行"命名的巡回演出,受到评 论界和公众的热忱关注和评价。她曾先后应邀访问德国、法国、荷兰、韩国 、新 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曾先后与韩中杰、郑小瑛、胡咏 言、 陈佐湟、陈燮阳、赖德梧(加拿大 、托马斯.斯利普(美国)、胡炳旭 、 张培豫(台湾)、叶惠康(香港)、黄建康(澳门)等中外指挥家及中国国家交 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 、爱乐女室内乐团、广州乐团、香港泛亚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 团、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并自1992年始,由先科激光唱片公司、 BMG唱片公司、新加坡唱片公司、上海声像出版社录制出版《塞上曲 》、《大师意境集》 、《红艳华章 》、《雨的联想》等CD专辑 。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