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国文化部向西方国家派出有史以来第一批音乐访问学者,黎信昌又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闭门造车”唱了30余年西方歌剧,44岁的他一脚踏进意大利米兰威尔弟音乐学院,终于亲自感受到了“歌剧故乡”的气息、风情和文化氛围。多年以后,黎信昌提及此时仍感慨万分:“亲自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我对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以至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与精髓,从以前书本上的理论学习一下成为可感的现实。”
为了从意大利取回“真传真经”,黎信昌在完成必修的专业课程之外,一边拜著名男高音蒙纳哥为师,一边旁听其他声部专业课程;在考察、演出、上课之余,挤出时间,频繁往来于意大利各大音乐厅、歌剧院,聆听音乐会,观摩歌剧演出……回国时,他的行囊里满满当当装着二百多盘录音磁带,全部是在意大利的课堂记录和音乐会实录。
1983年12月,黎信昌学成回国,在北京举行汇报音乐会。偌大的广播剧场,观众席间,有人照相,有人记笔记,也有人怀抱大大的双卡录音机,将台上黎信昌的一字一腔,恭恭敬敬地录下来。
为音乐事业培养人才
1986年,50岁的黎信昌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1988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
黎信昌担任声歌系主任时,正逢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改革,开始试行教与学的“双选”。改革促进了教师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同时学生明显一窝蜂都扑向知名老师,老师之间也有因抢学生而反目。对此,身为系主任又很有社会名望的黎信昌,将报选自己的好学生分给其他老师;学期中有学生想换到他班上,他都一一劝阻挡回。
他倾心教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他培养的学生,15人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分别获头奖或其他不同奖项;9人次在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头奖,5人次获二、三等奖。这其中,有刘维维、岳彩伦、龚冬健、于平、李晓良、张嘉林、赵登峰、柳红玲、张美林……
面对如此赫赫成就,黎信昌说:“一个学生成材,50%的功劳归于这个学生的天分和努力;30%的功劳归教师的教学;还有20%,归功于机遇与氛围。”他用一句歌词“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给自己50年的教学经历定了一个低调。
今天,迎接着自己生命中第70个年头的著名声乐教育家黎信昌,仍然在教学一线带学生,仍然频频出现在各大声乐比赛的评委席上,不断有各地音乐院校邀请他去讲学,不断有学生再夺新高……70岁的老人,没有老态,依然健硕、健谈,享受着艺术,享受着他生活的座右铭:平淡才是福。(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