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王师徒求良器
赵景国的书房像个工场间,书桌上、墙角边堆放着几十支大大小小的笛子。而那支巨无霸竹笛,只能挂在厂里车间的墙上。
1991年,34岁的赵景国成为首批国家级技师,他制作的乐器越来越受到演奏家们的青睐。去年9月,江南笛王陆春龄应邀准备到香港演出,可他望着自己的一大堆笛子犯了愁。“我的笛子一根也没有用处了,你帮我再做一根吧。”他向赵景国求助。
赵景国明白,笛王年事已高,昔日的笛子对他已不适用。于是,赵景国特地挑选了根“皮肉”薄、但质地结实的苦竹。新笛完工,笛王试吹,笛声嘹亮、轻松省力,陆春龄十分满意。从香港演出圆满归来,他特意赠给赵景国一盘演出光盘,还亲自在包装盒上题词致谢。
前些年,陆春龄的高徒、曾被誉为新笛王的俞逊发出国参赛前也请赵景国特制笛子,结果他演奏的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的《第四交响曲》一举夺得国际金奖。
有一年,瑞士排箫演奏家安德列士·克梅林专程来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赵景国与他就排箫的制作、演奏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并应他的要求用我国的竹材在吹口、角度、管壁等方面作了精心设计,特制了21只排箫。克梅林吹奏后非常满意,认为中国的排箫音色更明亮。从此,古老的排箫焕发青春走出国门。在国内,通过排箫王子杜聪的精湛表演,排箫演奏让许许多多听众如痴如醉。
在赵家客厅的玻璃柜里,既有新老笛王的演奏光碟,也有杜聪的演出CD:《玉笛飞声》、《竹吟》、《东方大峡谷》、《在彩云上》等。
赵景国指着一根根紫色的笛子说,最近他在试制一批红木笛子。去年,他用老红木创制了一对笛子和一对箫,两端分别以象牙装饰,这两对8000元的超豪华笛箫立刻被人定购。他说:“这次做的虽是‘普通’版,但难度也不小。”
他有两个徒弟,早已远走高飞,在外省市专做大众化的笛子而购房买车,腰缠万贯。徒弟请他前去相助,师傅却婉言谢绝。
在赵景国的心里,还有比楼房和高级轿车更神圣的追求,那就是民族音乐的振兴和民族乐器的创新……
(来源:上海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