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昌认为,丘鹤俦最大的贡献是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系统推广广东音乐。1998年,台山市申报“广东音乐之乡”,丘鹤俦的名气功不可没。李剑昌说,当年,丘鹤俦在精心编辑、出版曲集的同时,还积极创作广东音乐新谱,在报刊发表的就有《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相见欢》、《双龙戏珠》、《声声慢》等。丘鹤俦的广东音乐作品,既能保持传统粤乐的特色,借鉴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使广东音乐的风格有所突破,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广大听众更加喜闻乐唱,其中《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等很快就在省、港、澳、东南亚及美国等华人华侨聚居地方流行,成为广东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狮子滚球》这首名曲还长期被我国杂技团体在表演狮子滚球时用作伴奏。
丘鹤俦不但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而且是著名的广东民间音乐演奏家。他擅长扬琴,二弦、唢呐、高胡等,可谓弹、唱、吹、打,无所不精。1930年,丘鹤俦与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杨丽珍等在台城太平戏院演出,观众座无虚席。随后,丘鹤俦一行还到端芬大同戏院公演,乡亲们为之兴高采烈。丘鹤俦的扬琴属“左竹法”演奏流派,在其所编的乐谱中,有些作了“左竹派”扬琴演奏的竹法处理,从中可以看到他所用的“竹序”和粤剧中的“掌板”竹序是一致的。他对扬琴竹法作了系统的探索研究和整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扬琴在广东音乐的演奏技法“左竹法”、“右竹法”、“混合竹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为人们研究广东扬琴流派的渊源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料。
家乡人心中的骄傲
提起丘鹤俦这个名字,端芬镇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那些广东音乐爱好者,都说他是家乡人心中的骄傲。近日,记者在端芬镇那泰村委会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丘鹤俦的故居那吕村探访。据村长介绍,由于丘鹤俦早年移居香港,他的后人基本上都在海外,如今也找不到他的祖居,但是,村里人都还记得丘鹤俦是个搞音乐的“大名人”,这令他们感到无比自豪。
在那吕村村前的一棵大榕树荫下,一位正在乘凉的80多岁老人向记者回忆起丘鹤俦当年名扬故里的一段往事。老人回忆说,上世纪30年代初,约在1932年,丘鹤俦从香港专程回乡料理父亲的丧事。事后,他应乡亲们之邀,在家乡附近的大同市“新生活茶居”和母校积厚学校(今那泰学校)分别献演了一台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音乐节目。在弹奏扬琴时,他面向观众,用桌子把扬琴塾高侧放背后,然后手持琴竹朝背后的扬琴弹奏,观众为之倾倒,他们对他这种独特、高超、娴熟的扬琴演奏技法赞赏不已。他还分别用小提琴、高胡演奏(鸟投林)等曲子,巧妙地运用婉转的回音和上下行的快速迂回滑音,模仿了各种雀鸟的啼叫,逼真动听,令观众叹为观止,历久难忘。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