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华人琵琶演奏家涂善祥是第一位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琵琶独奏会的中国音乐家,也是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12年的合作伙伴。作为始终走在创作第一线的人,中国琵琶的八大古曲早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近日,涂善祥低调资助沪上“祥音杯”民乐室内乐作品大赛,鼓励年轻人创作新品。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这位集作曲、编曲、演奏于一身的演奏家表示,民乐再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钢琴曲目丰富到学琴的人一辈子都弹不完;但中国民乐的曲目,以琵琶为例,考音乐附小的时候是《十面埋伏》;等大学毕业了,考的还是《十面埋伏》。琵琶传统曲库里也就10多首曲子。”涂善祥说。
弹琴的人也该学作曲
一边弹琵琶,一边喊着川江号子,同时朗诵李白诗歌;因受到新疆维族赛马感染,写就《巴音郭楞的节日———赛马》,加入《十面埋伏》的技法,以模仿千军万马的效果……得益于早年在江西文工团客串戏曲演员等多种经历,涂善祥以多样化的创作为基石,在日本成功举办了千场音乐会。涂善祥在新疆、江西出资助建了希望小学,为母校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贫困生奖学金,为家乡的多所学校购置各种乐器。自幼家境贫寒,涂善祥深知经济条件会制约极有天赋的孩子走上艺术道路。
民乐系作曲专业每年只招两三个人,有志为民乐创作的并不多。针对此次比赛作品,涂善祥坦率地评价:“年轻人追求谭盾的现代感,但又达不到谭盾的水平。”而对于演奏者来说,正所谓“技术很溜,音乐很干”,涂善祥认为弹琴的人应该也去学学作曲、配器,以扩大琵琶的表现力,“作曲并不只是作曲家的事”。
喜多郎甘心当配角
谈及第一次和喜多郎的合作,涂善祥说是“一下子就晕了”,当时他大声告诉喜多郎,在排山倒海的电声中根本听不到自己琵琶的音。而民乐器之于电声,应该如同沙漠里的泉水般清亮。虽说一开始并不适应,但涂善祥还是坚持与乐队磨合探索,直到从不给人当配角的喜多郎心甘情愿地一次次站在舞台后方为台前的涂善祥伴奏。
“他从不给我写一个音,只是把他已有的东西演奏给我听,然后让我把自己的创作加入。”喜多郎被称为作曲大师,但他给了涂善祥相当的创作自由度。目前,二人正录制名为《空海之旅》的唱片,其中收录日本88座庙宇中编钟的声音,涂善祥将以琵琶之音全新编配。
来源:大河南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