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美国是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可以说这是以美国人为天下的专业,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是全美国第一所多媒体研究生院,每年只在全世界招二十几个学生,招生很严格,王菲是该专业建立四年来以来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也是迄今第一个获得此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国人。王菲拥有“中国文化网”、“中国姐妹”、“中国作家”、“北京人”、“中国乐器”、“北美琴社”等网络,并且是其制作人。2002年王菲为古琴申请“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助阵,与人民网合作,进行古琴史上第一次网上音乐会直播,当年与美国CNN合作拍摄有关介绍古琴的电视片在世界各地播放。在中国文化遗产日与美国亚太传统月活动中频频出新招,策划文化活动,介绍国古琴与中国文化。
打入美国主流
“毕业后在高科技公司做艺术总监,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留学生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职业与职位,但是我又为什么选择从事在国内都很少有人知道又何况是在海外的古琴事业呢?有次美国著名中国音乐专家李伯曼先生听完我在伯克利大学讲授中国古典音乐与古琴的演讲与演奏后对我说:在硅谷从事高科技和多媒体的人不是你一个,但能用中英文传播和弘扬古琴的人只有你一个,你做这项工作才更有意义。”这个观点对王菲影响很大。
在美国特别是硅谷搞技术的华人比比皆是,但推广中国文化的人却很少,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此王菲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古琴的宣传和教学上。她在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讲授与演奏古琴,出唱片、做MTV、搞活动、出版琴讯等, 还与美国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合作演出。美国的主流电视台CNTV为王菲制作了半小时的古琴专题节目,在短短的1星期内,就被要求重播了6次。2003年,美国主教育出版社hrw把她的古琴曲『流水』作为代表中国音乐收入到美国的音乐课本『Music of the World Audio CD』给6-12年级美国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音乐。
“搞音乐,其是民乐的人在国外是不容易生存的,很多艺术家到了国外就转行了,比如做电脑等热门收入好的行业。但像我这样由热门的专业转行做文化,特别是中国民乐的人不敢说我是第一个大概也是寥寥无几。我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人去弘扬,去推动,其中包含付出与忘我,担子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因为我们是桥梁,是新时期的文化大使。人生的意义远大于金钱与名誉。”王菲说。
目前北美琴社有二千多会员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琴社每月有雅集, 吸引着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人;每年有年会,许多会员从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前来参加。北美琴社的雅集是以古琴为主,并吸引了演奏三弦、吹、古筝、二胡等乐器及对太极拳,中国诗词感兴趣之人。每次雅集结束后,不少不同背景,不同种族的琴友会共进晚餐,在茶余饭后交谈心得。琴友们谈论的话题不限于音乐,既有修身养性的文学、戏曲、书法、绘画,也包括养生方面的饮食、茶道、太极拳等以及西方文化等。“所以我们在海外的雅集变成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关于古琴文化外交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中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批准前,外国评委在听取美国专家意见时,专门征求正在柏克利加大教授古琴古筝的您的意见。说说您在西方推广古琴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感受?
王菲:中国的经济发达与文化传播不成正比,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而对悠久的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我在美国这十年,深深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强大当然要看经济发展,但文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外国人对中国理解就只是一个便宜货的代名词。用古琴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口,因为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在美国的华人都希望打入主流.打入主流并不意味着同化,一味的迎合主流文化而忘掉自己的文化,你拿什幺进入主流?把中国的文化精华介绍给美国主流也是对主流做贡献的方式,因为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主流需要对各国文化了解,这样各族裔才能更好地融合。
记者:古琴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与东西方民间文化交流有什么样的作用?
王菲: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向太空发射了一颗能运行十亿年的金唱片,古琴曲《流水》作为人类音乐被选入其中,向宇宙寻找知音。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重大事件让古琴在海内外受到重视,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艺术不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